标签:
小说回家读者文化 |
王 干
小说或许已经漂流的太久了。
小说为什么这么漂流?我们看到的小说是什么模样的?一切都要从多年前那场小说革命说起。那一年,文学先驱们提出了“寻根”的概念,提出了文体实验的概念,提出了和世界、和拉美文学同步的概念,应该说都是好事情,在为文学招魂,也为作家提升底气在赶超世界文学。在这场风暴中,小说成了最大的实验场,小说和哲学联过联过姻,小说和诗歌结过缘,小说和音乐也缠绵过,小说还和散文偷过情,小说甚至傍过辞典这样的大款。但n年之后,寻根被某些人歪曲为下半身,文体的实验也让半调子小说家写成了粗陋的格言和辞典的混合物,小说没有成为昆德拉说的“人类精神的最高综合”,小说倒成了自我欣赏的镜子或电视剧的大纲。
小说该回家了。
小说为什么要回家?
小说离家出走得太久了,小说抛弃了人物。小说抛弃了思想,抛弃了故事,甚至抛弃了情节,在一条高蹈的道路上以踩高跷的姿态摇摇晃晃表演着个人的狂想和梦呓,全然不顾观者和读者的感受。
新世纪的文学在不经意中已经走过了快10年,显然文学的新世纪并没有带来特别的新质,小说家沿袭的是依旧是过去的美学趣味,复制自己和别人的经验和模式。倒反而是一些更年轻的新人开始突破陈旧的小说美学和模式,他们在网络上以更开放的更自由的方式写作,特别是在线写作的方式,一下子突破了传统写作的藩篱,把读者紧紧地拉在自己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