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博客上看到我的书评

(2007-10-23 17:38:35)
标签:

人文/历史

        在nakatar的BLOG里,看到评论我《赵薇的大眼睛》的一篇评论,原文照录,供大家一阅。http://www.chinausmall.com/shop/images/TSS13020239.JPG
 
然,王干先生深谙传媒之道,不惜动用这么一个俗里俗气的题目作为书名:自诩为高端读者的显然对此书名嗤之以鼻,继而要看个究竟;而中端的读者们又难免流露出对“资深评论家与庸俗”这个矛盾意象的困惑,也要一探缘由;而作为流行牺牲品的低端粉丝们,自然不会放过任何一本涉及“呕像”的书目----于是,作者不仅轻而易举获得数目不菲稿酬,更重要的是,趁机广泛播撒了自己的文艺批评理念。
    尽管如此,如此蹩脚的书名丝毫掩盖不了王干先生尖锐犀利的大众时评----其实,该书扉页上关于他本人的简介依然让我产生英雄恰逢时的轻叹:作者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涉足大众文化,那时候大众文化在中华大地恰是初露光鲜,敏锐的眼光加之作者本身的文学批评背景,使之解剖大众文化时犹如久经“杀”场的主治医师,动作迅速而又切中要害。
    ----但是对于被伤及痛处的各路粉丝们来说,他们仍然感到了解剖过程中的鲜血淋淋甚至惨不忍睹。正如作者所说:
   “人们有理由在看电视是放低自己的文化身份和思想能力,可久而久之会不会就依此基准作为自己的文化高度和心智理想呢?”
    而评论家的优雅在于,能将一切庸俗的崇拜升华为高雅得有些理性的艺术----这个耐人寻味,暂且不评,比如,身为球迷的他写到:
    “对普拉蒂尼的崇拜可能与我对法国文学的感情有关,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从雨果到克洛德-西蒙几百年间法国文学人文主义的美文理想。”
    话说回来,我的隐忧在于,即使有些粉丝们看到了我声嘶力竭的呼号,依旧会简单而错误地把它当作一种口号----而口号的尴尬在于,尽管句句箴言,但会因众口一声而贬值----就像我们学校为了迎检在宿舍楼下硬生生的树立其一块刻着“崛起”的石碑一样,“崛起”都贬值啦,还“崛起”个屁呀!----更何况,看不懂的粉丝更是大有人在----研究显示,粉丝的狂热普遍是由于文化水准过低,即便你是个博士----我已强调,知识和文化是两回事。
    我饿了,幸好还有几枚云片糕^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