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杯期间,本想专心致志看球侃球,不想谈文学,但看了陶东风君的《中国文学已经进入装神弄鬼的时代》,有点不太顺眼,几次想说点什么,几次又觉得可以不说,后来看了相关的回应文章,觉得执著于具体的评判。陶君是我的熟人,也是朋友,他的文章因为是博客方式写就,也无需那么多的学理演绎,但观点本身还是值得商榷。
一、
文学从来不惧鬼神,鬼神也未见得就是文学的敌人。倘若把玄幻、奇幻、魔幻等一类的题材说作是鬼神的话,中国文学始终有这样一种传统,《山海经》自不用说,《西游记》更是讲鬼言神述妖的魔怪小说,即使是《红楼梦》那样的写实主义杰作,也有鬼怪神异成份。至于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更是创立了一个魔幻现实主义的流派。而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更是中国短篇小说的高峰,福泽后来的文学。鬼神者,非现实的存在,而文学作为想象力的重要载体,可以载鬼神,当然,文学同时也是现实生活的载体,更可以载人间。
二、
说中国文学已经进入装神弄鬼的时代,似乎有些以偏概全。如今的文学已经分化的非常厉害,真正的众声喧哗,百腔千调,想以一个什么概念来笼之统之,难。找到这样的概念,也难免顾此失彼。比如,现在博客很火,就不能轻易地说,文学进入博客时代,因为有很多作家没有博客化,而且博客的文体的限制也容不下那些大块头的文学。陶东风君的原意或许是说网络文学进入到装神弄鬼的时代,尽管网络文学上的很大一块是“幻”类文字,但并不是全部,还有非常写实、真身在场的博客文字也是网络文学的绝活。至于扩大到整个文学来讲,那就更不是“幻”花一枝独秀了,那么多的作家类型和文学品种都存在着,有的还很火,比如姜戎的《狼图腾》,比如余华的《兄弟》。
三、
年轻人喜爱“幻”类文字,可能是一种天性。比如,对我文学启蒙的小说是《西游记》这部神怪小说,我有一阵子将《西游记》看了一遍又一遍,几乎能背出来,那是学生时代对非自然力的无限想象。直到现在,电视台放电视剧《西游记》,我还经常看得津津有味。我那时也曾想写出类似地文字来,只是后来被文学教育回头是岸,才知道写实是文学的正道。但也很难说唯有写实才有出路,比如武侠小说,原本也是划入文学的另册的,现在不也有教授要修入文学史吗?金庸还当上了文学院的院长呢!
四、
陶君有点“不语乱力怪神”的意思,“乱力怪神”其实也并非全是荒诞不经的无稽之谈,但陶君甚至于连累到庄子老先生那里去了,有点挖错根子了。庄子是不是玄幻的祖先,不好说,庄子的哲学是不是犬儒主义也不好说。但庄子的哲学不能用“价值迷乱”和“装神弄鬼”来形容,庄子的哲学也不是“幻”类文学的思想源泉。
天气炎热,博体(博客文体之简称,算我杜撰)有限,好在我和陶君同在一城,有见面交流的机会,就写到这里吧。唐人李商隐有诗曰:“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苍生和鬼神,文学都要问,或者说都要有人问。文学不惧鬼神,也不敬鬼神,文学忘不了敬苍生,爱苍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