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要对限价房期望过高

(2007-04-14 19:44:47)

不要对限价房期望过高

                          ——对限价房政策的几个疑问

北京市最近公布的在西三旗地区推出300万平方米限价房的消息引起了社会和业内的高度关注。有人为此喝彩,有人谨慎乐观,有人表示质疑。限价房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只是老话重提。北京市是比较早提出要搞限价房的城市,2005年北京市建委提出政府要建限价房的想法后,在社会上就引起过较大的争议。由于经济适用房的前车之鉴,许多业内人士并不看好限价房的前景,认为它的负面影响可能大于正面作用。在存在巨大争议的情况下,政府仍然仓促付诸行动,可以理解为高房价给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舆论压力,政府此举可能是被动之举,无奈之举,有消解舆论,给上面中央一个交代的迹象。从时间上看,酝酿了近两年,但从准备工作上看,仍嫌仓促且存在很多疑问。

疑问一:限价房政策的目标是什么?

     限价房作为一种政策性商品房其政策目标是什么?是为了抑制房价还是为了提供住房保障,或者是兼顾两者,至今不能从政府已经发布的信息中得到明确的答案,而政策目标决定了政策的最终方向和效果。如果作为宏观调控的手段之一,用来调控房价,在供应量不大的情况下是没有太大作用的,如果作为保障措施,则保障程度,保障对象和保障范围限定不好,也难以产生效果。

疑问二:限价房以周边商品房的价格为定价参照是否合适?

    在商品房的价格上涨已经非理性,上涨幅度过大的情况下,限价房的定价完全比照周边商品房的价格是否合适?按照这种定价方式,不管作为调控手段还是作为保障措施,限价房的价格一定会水涨船高,上涨速度不会慢,看看商品房的价格与上涨速度就可以推断。如果将限价房作为保障措施并参考市场行情定价,而不是相对封闭地运行,几乎难以实现保障功能。

疑问三:价格只比周边商品房低10-15%有多大意义?

不管作为保障还是调控手段,限价幅度是核心问题,它决定了购买对象的实际身份。将限价房的价格定在比周边的商品房价格低10-15%的水平,这样的幅度会让限价房陷于尴尬。让人难以相信这样低的限价幅度能抑制房价,能让中低收入的老百姓买得起。

疑问四:限价房供应规模有多大?

不管限价房的推出出于何种动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种类型的房屋会象经济适用房一样成为抢手货,一定会供不应求,就看政府每年能够提供多少限价房。因此,总量供应规模和分年度供应规模是政府应该仔细考虑的事情,土地供应恐怕是最大的约束条件,需求几乎是无限的,就看政府有能力满足多少。每一种保障性住房都应有适当的供应量,能让符合条件的人在一定年限内有所指望,否则等于画饼一张。

疑问五:销售对象的把关能否严格?

一项保障性政策受惠对象的界定以及监督执行是最关键的。虽然该项政策已经开始付诸行动,但是到现在为止,受惠对象好像还没有明确界定。这种做法有些本末倒置的嫌疑。即使已经明确了保障对象,如果监管不到位,则政策效果也无法保证,经济适用房政策已经提供了前车之鉴。别小看对销售对象进行把关这样的小事情,在信息不对称得情况下,利益关系一定会设法让监管靠边。君不见,经济适用房的购买不也实行了社区公示制度了吗?为何还有那么多13万元一个、17万元一个的房号在源源不断地往外卖呢?

疑问六:限价房政策执行期限能持续多久?

根据以往经验,房地产方面的政策出台太多,太频繁,很难持久执行,不管多么重要的政策或者法律,虎头蛇尾和不了了之的情况并不罕见。像经济适用房这样出了很多问题,受到了很多批评,产生了很多腐败,浪费了很多公共资源的政策还坚持不懈地执行的并不多。限价房政策同样也面临一个执行期限的问题。是象经济适用房政策那样作为一种保障长期推行,还是权宜之计,走一步看一步?从宏观环境看,作为调控兼顾保障的权宜之计的可能性大,长期执行难度大,问题多。

疑问七:竞地价限房价的规则让谁掏腰包?

如果限价房采取竞地价,管制房价的做法,则可以预见一定会有副作用产生。按照这种规则,土地获取还是招拍挂方式,还是价高者得,政府的收入好像并不会减少,缩减的只是开发商的利润,等于让开发商掏了腰包,除非政府在其他方面给予优惠,否则,开发商不是傻瓜,他们从机会成本考虑,一定会在房屋品质和配套方面作手脚,他们不会慷自己之慨去救济社会。如果政府采取“竞地价,管制房价”的做法而没有任何优惠,等于不掏一分钱就想做善人,最终肯定难以如愿。

 

由于限价房政策存在许多疑问,即便是经过了几年的酝酿仍不是一种深思熟虑的政策,有可能是搪塞舆论的临时之举,能否起到抑制房价和提供保障的作用值得怀疑,操作不好有可能重蹈经济适用房政策的覆辙。福建省泉州市的限价房政策失败就是很好的警示之例。该城市的限价房政策结果和某些城市的经济适用房政策一样,最后变成为靠权力与关系分配的香饽饽,真正需要的普通老百姓只能在付出一笔巨大的额外费用后才能买到,该政策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只是增加了政府的管理难度、工作量和社会成本,浪费公共资源。除了执行成本高和严重浪费宝贵资源外,它同样解决不了高房价与民众抱怨的问题,因此我们不要对限价房政策期望过高。

 

 

不动产研究所     黄兴文

 

 

2007年4月13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