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避险基金投资组合杠杆贝尔斯财经 |
分类: 知识·日积月累 |
贝尔斯登及高盛CDO及量化策略
前例-- LTCM
并非所有的避险基金都使用高杠杆以及不堪一击
摘要–避免过多杠杆来避免危机
事实上,”过度杠杆”不仅对避险基金来说是头号风险,对于其他投资或经济活动亦然,我并非认为完全都不能使用杠杆,这其实是相当重要的工具,且有不同杠杆或曝险的计算方式,但必须要极度谨慎使用,若不谨慎,再度燎原的大火将重创市场。 |
资产配置的概念,简单的说就是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也就是分散投资的概念,根据金融市场不同趋势状况,以投资计划的时限及可承受的风险来配置资产。基本上,虽然每一个人的资产状况都不尽相同,但资产配置的观念却能适用不同的个人与家庭。因为资产配置主要是依据个别的资产状况与理财目标,事先做好风险规划的工作,并透过不同金融产品与资产配置策略的配置,以达到规避风险、创造利润以及规划未来的效果。 资产配置的功能 资产配置之所以能对投资组合的风险与报酬造成一定的影响力,在于其可以利用各种资产类别间,各自不同的报酬率及风险特性,以及彼此价格起伏的相关性,来降低投资组合的整体投资风险。透过资产配置投资除了可以降低投资组合的下跌风险,更可稳健的增强投资组合的报酬率。 事实上,关于资产配置对投资组合报酬的贡献度与重要性,包括学者与业界曾有一番争论,但后来经由实际验证后皆一致认同资产配置对投资组合报酬具有绝对的影响性。著名学者博林森(Gary Brinson et al.)在1986年与1991年发表论文指出:长期而言,投资组合的报酬有93.6%决定于投资者如何进行资产配置,选股策略仅贡献了4.2%,买卖时机更只占了1.7%。这样的结论自然引发了专业投资人士与基金经理人们的驳斥。当时美国最大的基金公司Vanguard的董事长柏哥(John Bogle)为了证实博林森的结论是否正确,特别组成一个内部委员会针对旗下的退休基金进行研究,结果有了类似的发现:在1987-1996年间,资产配置的方式为基金的季报酬率贡献了88.7%,无论是93.6%或88.7%,皆验证了资产配置的重要性:对于拥有资金并准备进行理财的投资者来说,如何选择投资标的物与买进卖出时点的掌握固然重要,但如何决定最适的资产配置才是稳健获利核心之所在。 资产配置的流程 维持最适的资产投资组合,必须经过完整慎密的资产配置流程,其内容包含投资目标规划、资产类别的选择、资产配置策略与比例配置、定期检视与动态分析调整等四大步骤: 一、投资目标规划 根据个人的投资目的、投资限制、风险忍受度、预期报酬率、投资期间、变现需求、投资金额,拟定投资组合并选择适当的金融产品。如投资者的目标是为了保本或取得稳定的收入,投资组合的比例便应以固定收益的资产(Fixed Income Asset)为主;相反,如果投资目标是为了资本增值,便应以投资风险较高的权益性资产(Equity Asset)为主。 一般在进行资产配置时,常忽略事前适当规划的重要性而影响资产配置的有效性。因此,在规划的过程中,应审慎衡量本身的财务状况和当前的金融市场情势,然后订定一套兼顾风险、报酬的长短期资产配置策略。 二、资产类别的选择 在了解个人的投资目标后,资产选择是另一项重点。由于资产的种类与型态众多,故必须根据资产的风险(Risk)、报酬(Return)、流动性(Liquidity)、市场趋势(Trend)、税率(Tax)等变数加以分类,再配合投资目标规划达成的时间、报酬、可承受的风险等因素考量,进行后续最适资产的筛选。 三、资产配置策略与比例配置 在实际执行资产配置时,通常先采取由上而下(Top-down)的检视方式,由观察投资上端的全球总体经济到区域或个别国家、产业的分析来决定不同金融市场的配置比例。也就是收集与掌握当前总体或市场资讯并加以研判,在了解未来个别国家地区或金融市场之趋势后,再透过战略性与战术性资产配置的搭配与运用,决定全球各股票、债券市场与其他新金融商品的配置比例。然后再针对个别市场采由下而上(Bottom-up)的检视方式,观察投资下端个别资产的风险报酬表现,以及个别资产未来的趋势,进行个别资产标的筛选后,依据前述的配置比例加入投资组合中。 在投资组合的资产配置策略中,按操作的期间可分为战略性资产配置(SAA)或战术性资产配置(TAA)策略,若能动态采取混合策略并加以适当调整将使投资组合的风险、报酬得到更有效的控制。战略性资产配置(SAA)是采长期稳定的资产配置比例,主要依据对总体经济、政策及证券市场的现况和长期发展趋势的深入分析研究,确定各类别资产预期的收益率及风险水准,合理安排资金在股票、债券、与其他金融产品的配置比例,建构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下的最适投资组合。也就是在预期的风险水准之下,追求最高的报酬,或在预定的报酬水准之下,降低所承受的风险。这部分的投资组合也可视为核心的资产投资组合。 战术性资产配置(TAA)则是对资产类别比例的动态性调整,主要是依据各类别资产的投资限制、预期收益率之短期变化进行的追踪调整。也就是当市场上下波动时,市场中某类资产可能暂时被错误订价而低估,此时便可将此类资产加入投资组合中,以获取价差收益。当然也有可能现有的投资组合内的资产,出现低估或未来风险增加的情形,而必须进行调整,避免承受不必要的亏损风险,此种策略亦可称为积极式的管理(Active Management)。一般投资组合管理,常提到的掌握时机(Timing),也是TAA应用的一种,例如,当股市甫从谷底回升,而且利率并无调升压力,就可增加股票市场占组合的权数(Weight),即掌握投资股市的时机(Timing)。如果股市低迷,处于混沌状态,而利率有下跌的趋势,那么便可把资金由股票市场移往债券市场或其他新金融商品(连动式债券、投资型保单),这部分的投资组合亦可视为卫星的资产投资组合。 四、定期检视与动态分析调整 由于金融市场的诡谲多变,定期检视与动态分析调整资产配置,对于控制投资组合风险与增强收益而言相当重要。定期检视的项目包含:整体资产组合的报酬率、投资组合变动的情形,所投资的金融产品的绩效。此外,还应该将交易明细、配息、资本利得以及应付费用等等逐一检视。并与投资规划的目标,进行风险与投资报酬率的差异化分析,最后再针对未来总体经济及金融市场环境进行分析与研判,决定是否调整投资组合内各项资产的比重,以维持最适的资产配置状态。 通常即便是期初资产配置的考虑相当周全,但若未适时进行分析与调整,投资组合的报酬与风险将会因时点与市场趋势变化而大幅波动,造成与投资目标乖离的现象。因此,投资后动态的定期检视与分析调整是维持最适资产配置的必要工作。一般而言,动态的分析调整,必须透过不同的工具与方法,包括:资产配置报酬的风险值分析(Value at Risk Analysis)了解整体资产组合与个别资产的下跌风险,决定个别资产的调整顺序,使整体资产部位承受较低风险;绩效归因分析(Performance Attribution)则是了解个别资产的报酬对整体投资组合的报酬的贡献度,提供资产标的调整的依据;压力测试(Stress Test)则是将资产投资组合套用在不同历史事件(如:石油危机)环境中,观察投资组合或个别标的在这些事件环境下的报酬风险表现,作为资产调整的参考。透过以上数量化的财务工具来协助进行分析,再配合基本经济面的质化分析,将可维持动态的最适资产配置。 投资者欲建构一组最适资产配置,只要依照上述四大步骤建立规律性的投资循环,便可有效率的建立及维持资产配置最适化,进而达成中长期投资理财目标。 金融创新之导入与应用 随着金融产品的创新与多元化,各种衍生性商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金融市场,由于这些商品具有不同风险报酬的特性,因此可灵活应用在战略性资产配置(SAA)或战术性资产配置(TAA)的策略中。其中极具市场性的结构型商品,由于具有保本且能参与不同金融市场,以获取较佳收益之特性,因此可作为战略性资产配置(SAA)的标的之一。而选择权、期货等新金融产品,由于具有避险与套利的功能,因此可搭配应用于战术性资产配置(TAA)的策略中,协助核心投资组合进行避险或伺机获取短期套利的资本利得。因此,善用新金融产品的风险报酬特性,将可使资产配置更具弹性,且能适时降低投资组合风险及增强投资组合收益。 近来国内各种资产配置的策略运用愈趋多元化,如证券投资信讬基金产品与结构型产品中出现了投资组合保险策略的应用,也就是将一部份资金投资在风险较低的固定收益资产(如:债券)以供保本,另一部分资金则投资于权益型资产(如:股票)以获取资本利得,之后再视经济金融市场变化,动态调整不同资产间的投资比重,以维持最适的资产配置状态,使资产组合能够保本且能参与投资风险性资产;此外,国内平衡式基金也出现了以选择权、期货等衍生性商品的特殊策略应用。未来如何将各种的投资标的与策略,透过观察总体经济与个别资产的基本面,配合财务工程的运用加以比较分析后,有效地纳入资产配置的流程中,同时达到降低顾客资产部位的风险与稳健强化报酬的双重目的,是资产管理业所面对的重大机会与挑战。 |
文章出处:本文由程竹收集整理
转贴请注明【程式交易员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