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博客上兜兜转转,写字的兴趣淡了,看到有意思的东西想冒泡又泻松了那股冲动。未未的博客里写到城市。我热爱城市,是个典型的城市动物。在城市与大自然之间我肯定选择城市,面对丑陋的城市却会让我不断地想要出走到大自然。然而几乎处处是被败坏的城市,处处是被败坏的自然。
我很难热爱自己的城市。我不知道哪里是自己的城市。
记得以前在爱丁堡晃悠。黄昏的时候走过街头,看到那些人坐在咖啡馆里谈笑风生。我在窗外,是他们的风景,他们在窗内,是我的风景。在我对爱丁堡的无度赞叹中夹杂着我的伤感,因为我始终是一种看着无比美好的生活的路人,我时刻在观赏在惊叹,但它与我无关。那些美丽伟大的城市,我是你的旁观者,我深深地嫉妒着那些拥有你们的国家。
使不属于我的伟大城市与我有关的唯一途径是回忆。而最能够制造记忆的你自己的城市却总不给你亲切之感。
当然我对北京并不漠然,即便它很少让我亲切,我仍然有必要臆想它成为伟大城市的可能。只有这样,我才能把个人历史融进一个伟大城市,使之成为夕阳无限好的记忆。
附上以前所写的关于城市的臆想。
所有的旅游城市几乎都是一致的思想混乱和格调低下。
城市格调包括一个城市的颜色、形状、记忆和提供幻想的空间。
颜色:天空;空气的清晰程度;树林和花朵;季节带来的变化-------笼罩着整个城市的颜色有时候甚至不是肉眼决定的,而是一种传感。内地很多城市是发灰的,如同陈年水迹洇黄的书页。但也有好看的灰蓝和快绿。这是我偏爱江浙城市的原因,因为它们基本是浅色系的城市。纳博科夫说自己对颜色特别敏感,每一个字母对他是有颜色的。我们大多数人虽然没有他那种艺术家的敏感,但是每一个日子、每一个地方都还是带有少许颜色的。
形状:水从哪里流过?树叶从何处飘下?我们在哪里行走?房间的窗户是否可以看到风景?那些建筑是挤压着我们还是蔽护着我们?街道有没有安全感?-----这都构成一个城市的形状。走过了很多蜘蛛网似的城市,阡陌参差,我希望能找到一个具有几何线条的城市,只需寥寥几笔在心里便已轮廓鲜明,但这种简明需要精心设计,否则便会象内地许多城市一样具有一种粗枝大叶的复杂。
记忆:你需要那些和你一起成长的东西,酒吧、餐厅、公园、建筑等等。无论是个人历史还是社会历史,都需要自己的信物。我们的城市,毁掉了那些真正的宝物,即兴而随机地建设起批量化的粗糙建筑,又即兴而随便地四处拆毁了再建一些丑陋而人员高度集中的建筑。我们的视野天天被繁忙的建设景象占据,他们称之为速度。你的记忆,你的地盘只被缩减到你的渺小的家。人是廉价的,记忆一批批被推倒重来,而那些萎缩了的记忆当作垃圾扔掉。
缺乏记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可是我们哪里有空间铭刻我们的记忆。我们被批量化的生产了,并被打上一致的烙印。
更多难以描述的东西造成城市给你的幻想空间:朋友们和你之间的距离;遥远得难以触及的生活方式;雕琢着你的激情和沉静-----没有幻想空间的地方如何追忆逝水年华?这就是内地小城镇文化日见凋零的原因,在一个格调低下的地方如何产生艰深而优美的精神生活?越是低劣的东西就越是具有流行感冒一样的传染性,这就是我们看到所有的旅游城市都卖着同样的商品;所有的城镇都被马赛克包围的原因。我不能再简单枚举下去,会累到吐血。大城市的好处是多元化人文和好奇精神要多一点。中国最佳的原生态人文在哪?只有到那些人迹罕能踏足的原始地带去寻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