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筵席通俗社会学(三)——为什么大众崇拜流氓

(2006-01-11 16:00:39)

我一向对所谓的性情中人敬谢不敏,咱们的中国文化向来推崇性情中人,盖因文化对性情的压制深重。但我一贯认为,囿于个体的智识,阅历,不是谁都能真性情的。往往被大众大力鼓与呼的所谓性情中人,实际上是些流氓痞子。比方说历史上的朱元璋,刘邦都很性情,其实其出身不过是些流氓。这些人不管怎么说,也算得上乱世枭雄,利用性情结交死党拉起叛旗建立新朝,虽然比起孔子的理想内圣外王还差得远,也算得上立起一门事业。不过要指望流氓济世是不太可能的,流氓掌权后的第一件事总是分田地而非均田地,均田地只不过是口号而已,坐地分赃才是要义。当今之世的性情我就更有点搞不懂了,比方说一些名人,在公众场合,毫无半点营养的指点江山,挥斥方逎之举,也被大众欢呼,谓之为真性情。这弄的我是一股悲愤之气直冲脑核,要知道,检验真性情的一个标准是看伊付出什么代价,像这种挥挥嘴皮子,居高临下的真性情为社会的进步付出任何代价了吗?需要任何勇气吗?倒是我等被挥斥的无聊大众,付出了荷包里的“骂你”,为大师们的不良蛋白买单,丫获得商业利益,巨大名声的同时还收获性情中人的冠冕,而我们辜负了钱包,降低了智力,贬低了自我。这他妈的叫什么性情文化?

 

还有一种流氓文化也被当作真性情代表,以《水浒》为例,其中许多好汉都不过是无赖泼皮,性格爽直,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不平则打,不平则杀,一言不合,则手起刀落。不受半点腌臜气,不但自己不受,还动不动替天行道。问题是以草莽的普世之心,能救得多少不平?就说武松,在张都监家杀其全家男女十五人,鸳鸯楼上又连刃十数人,固然所杀主体非奸即恶,但是动不动就屠你全家良贱的血性也未免让人胆寒。这样杀字高悬的真性情放在小说里我姑且视为在万恶的旧社会的审美理想,但是放在现实中,却是一种极其罪恶的流氓行径。这正迎合了一种社会思维,有武力就是天,武力胜则道理胜。我是不能相信这样的莽汉来替天行道的。只能说时势败坏卒使流氓横行。智取生辰纲的七条好汉取了十万金珠后好像也不过就此分赃了,没听说有济贫之举。所以我说暴力所代表的性情中人是一种低级的救世榜样,是在时间和空间上经不起任何考验的东西,因为其代价低廉,更不需要坚持,《水浒》里哪条好汉能坚持所谓的理想了?

 

对我来说,写下与山巨源绝交书,临死之前从容弹《广陵散》的嵇康;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拒绝为篡位朱棣起草即位诏书的大儒方孝孺;一直愤怒的鲁迅;为社会风化不容而入狱的王尔德,自尽的傅雷等等,都算得上真正的性情中人,他们都为坚守“真”付出巨大的代价,舍此谈什么真性情?很可惜,在今天,像这样的人越来越少,倒是鲁莽,愚勇,粗暴被屡屡当成勇气,倒是权力,阴谋,金钱被当作智慧的符号,我们知道勇气和智慧结合,展现人类伟大的真性情,而如被以上要素取代结合,形成的是难以呼吸的浑浊空气。大气被污染了,环境一塌糊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