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牲畜林》幽默与讽刺手法分析 (二1班)金璇

标签:
教育 |
分类: 高三资料 |
http://www.airtofly.com/index7/hunan/index/1139951456398.jpg
《牲畜林》是反法西斯战争的题材,全文多处运用幽默与讽刺的手法,详细描写了农民朱阿的小母牛“花大姐”将一个扫荡的德国士兵引入林子后的故事。
小说有一个穿针引线的人物——朱阿,他被乡亲们当作英雄,其实他的作用类似马戏表演中小丑,我们先看他的外貌:“一个矮胖子,圆圆的胸膛里黑里透红,他头戴一顶圆锥形毡帽。上面插着根野鸡毛,身着一件黄色大圆点的衬衣,外罩一件毛背心,圆鼓鼓的肚子上一条带圆点的红围巾系在了打满蓝色补丁的裤子……”如此描写,突出朱阿是一个近乎小丑的形象,语言幽默,引人发笑。
除了外貌描写,小说很多地方还运用了比喻夸张的手法,使故事情节更加生动幽默。“他想对准德国人的胸膛,可是准星都对准牛屁股……”“朱阿手中的猎枪又跳起了塔兰泰拉舞;连扳机在什么地方也不知道了……”诸如此类的描写到处都有。
《牲畜林》本来是一篇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全文却没有战争的硝烟,德国士兵的到来,并没有引起动物们的恐惧,相反,各种动物在林子中像是举行一个盛大的狂欢节,这更加体现出讽刺的力量:面对这最自然的生命力,战争显得那么可笑,侵略者显得那么可耻可悲。
故事最后由一只唯一不是牲畜的野猫来收尾。野猫与德国士兵一起滚下山崖:邪恶与邪恶同归于尽,都不用弄脏善良人的手!这结尾很有讽刺意味,表现了人们对战争的不满。
总之,本文运用幽默与讽刺的手法,表现了一个深刻的主题:面对战争,牲畜林是一个特殊的所在,树林和牲畜仍然生机勃勃,没有对战争的恐惧。正是这最自然的生命力给人以生活的希望,这希望正是杀死战争这妖魔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