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地人:洪启的轻与重——评专辑《谁的羊》
(2011-10-05 02:38:27)
标签:
洪启民歌谁的羊张海宁杂谈 |
文:爱地人
(原文发表于《京华时报》)
洪启的《谁的羊》是一张很轻的民歌专辑,或者可以说,轻也是洪启民歌体系中的一个站点。
首先是演唱的轻:不同于人们印象中民族唱法的霸气外露,来自新疆的洪启,在声线的表达上,却非常的轻柔,而这种轻,也可以让人更容易体验到音乐的静,那种音色的纯净和心境的娴静。其次是编曲的轻:没有弦乐队,也没有重型乐器,音乐氛围的轻松,也带来了音乐本质的轻盈,回归到音乐最纯粹最本质的放松和自然状态。再者是心态的轻:在《谁的羊》这张专辑里,洪启既翻唱了《达坂城的姑娘》、《青春舞曲》、《在那遥远的地方》和《哇哈哈》这样家喻户晓的经典歌曲,也有《吉尔拉》这样经典的中亚民谣改编,还录制了新版本的《阿里木江,你在哪里》和成名作《红雪莲》,当然也包括了全新的原创曲《谁的羊》和《你还有多少童年的朋友》。不刻意追求原创的概念,不强调歌者本人的思想性,其实反而让整张唱片的音乐显然很自然、很冲淡。这其实也是洪启一直以来的特点,他更多的是将自己融入到民歌这个超时空超地域的海洋,而不是将民歌当成一种工具去代表、去宣扬。就像当年的王洛宾,一边采集一边创作,既传承了民歌,又让自己被民歌传承。
而音乐的开放性,也依然是洪启的特点。来自新疆的他顺理成章地带来新疆的元素,也让他的民歌和中国内陆的民歌,有了更具标识性的特点,尤其比起那些由纯西方现代民谣继承过来的新民谣,更多了古朴和传统的底蕴。而洪启又不全然只是闭门造车,对音乐更为开阔的眼界,也让他既能从苏格兰民歌里采撷到《红雪莲》,并在《你还有多少童年的朋友》里玩出欧陆古典的腔调,而一些典型新疆元素的作品里,也会呈现出南欧民谣的风韵。
除了轻,洪启也有重。《阿里木江,你在哪里》是四年前的主打曲,轻轻的疑问,泪水却化为了沉重,追寻两个版本编曲的不同意义不大,它更大意义,还在于警醒式的大大问号,在用民歌以歌的形式愉悦的同时,依然有着民的影子,民歌也就无愧于民歌的称谓了。
洪启的《谁的羊》是一张很轻的民歌专辑,或者可以说,轻也是洪启民歌体系中的一个站点。
首先是演唱的轻:不同于人们印象中民族唱法的霸气外露,来自新疆的洪启,在声线的表达上,却非常的轻柔,而这种轻,也可以让人更容易体验到音乐的静,那种音色的纯净和心境的娴静。其次是编曲的轻:没有弦乐队,也没有重型乐器,音乐氛围的轻松,也带来了音乐本质的轻盈,回归到音乐最纯粹最本质的放松和自然状态。再者是心态的轻:在《谁的羊》这张专辑里,洪启既翻唱了《达坂城的姑娘》、《青春舞曲》、《在那遥远的地方》和《哇哈哈》这样家喻户晓的经典歌曲,也有《吉尔拉》这样经典的中亚民谣改编,还录制了新版本的《阿里木江,你在哪里》和成名作《红雪莲》,当然也包括了全新的原创曲《谁的羊》和《你还有多少童年的朋友》。不刻意追求原创的概念,不强调歌者本人的思想性,其实反而让整张唱片的音乐显然很自然、很冲淡。这其实也是洪启一直以来的特点,他更多的是将自己融入到民歌这个超时空超地域的海洋,而不是将民歌当成一种工具去代表、去宣扬。就像当年的王洛宾,一边采集一边创作,既传承了民歌,又让自己被民歌传承。
而音乐的开放性,也依然是洪启的特点。来自新疆的他顺理成章地带来新疆的元素,也让他的民歌和中国内陆的民歌,有了更具标识性的特点,尤其比起那些由纯西方现代民谣继承过来的新民谣,更多了古朴和传统的底蕴。而洪启又不全然只是闭门造车,对音乐更为开阔的眼界,也让他既能从苏格兰民歌里采撷到《红雪莲》,并在《你还有多少童年的朋友》里玩出欧陆古典的腔调,而一些典型新疆元素的作品里,也会呈现出南欧民谣的风韵。
除了轻,洪启也有重。《阿里木江,你在哪里》是四年前的主打曲,轻轻的疑问,泪水却化为了沉重,追寻两个版本编曲的不同意义不大,它更大意义,还在于警醒式的大大问号,在用民歌以歌的形式愉悦的同时,依然有着民的影子,民歌也就无愧于民歌的称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