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北京》文章:洪启,带动宋庄音乐势力

标签:
洪启宋庄音乐时尚 |
洪启,一个具有浓郁传奇色彩的民谣歌手,可谓中国当代民谣重要的代表人物。2005年发表《红雪莲》,2007年发表《阿里木江,你在哪里?》,2009年4月他发表了第三张专辑《九棵树》。他的歌谣以美国民谣的结构、台湾民谣的旋律和中国知识分子的诗意组成,享有“中国流行音乐罕见的美丽纯粹民谣”、“民歌的理想主义者”、“新民歌界的切•格瓦拉”等美誉。
本次宋庄文化艺术节特别邀请洪启来作曲,并且由郝艺骅、岳路平和他三人共同作词创作了宋庄之歌——《宋庄的翅膀》。谈到创作主题曲的过程时,洪启说:“我08年来到宋庄,到现在已经有3年的时间,对这个地方比较有感触,也很有感情。我又担任宋庄艺术节的音乐总监,所以便创作了这首主题曲。创作时间很快,20分钟就写完了。就像歌词中写到的‘这里本是小路,走的多了便成了大路’,宋庄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洪启在与早先来到宋庄的画家们聊天的时候,就说到最开始来到宋庄的时候,路很窄,公交车一两个小时一趟交通很不方便。所以洪启的脑海里就留下了印记,写歌的时候就写了进去。对于艺术家们对于宋庄的感情,洪启还是比较有把握的。
1993年,洪启从新疆来到北京,先住在了圆明园画家村。90年代初,艺术家还被视为不太安定的因素,所以很多画家被迫从圆明园画家村搬到宋庄。宋庄可谓是圆明园画家村的引申品了。洪启虽然是个音乐人,但对于画家的生活也非常了解。08年也是机缘巧合,当时他想做一个纪念王洛宾的音乐会,便请艺术家扎扎帮助在宋庄找场地,扎扎将洪启介绍给宋庄促进会会长洪峰。洪峰非常支持洪启,提供了演出场地和经费,于是洪启便在08年做了这个活动,非常圆满,还请来了王洛宾的儿子王海成,在这次活动上洪启才知道洪峰与王洛宾是校友,通州人对于王洛宾有着深厚的感情。就这样洪启与宋庄艺术家有了初次的接触,他觉得宋庄除了美术,还可以有其他艺术领域融入其中。于是,当时就拍板定下了成立“宋庄音乐”这个品牌。
来到宋庄,让洪启一下子回到十多年前圆明园画家村那个年代。这么多艺术家生活在一个区域里,有很多共同的话题,可以经常在一起讨论。如果去其他地方,接触的人会比较杂,可在宋庄,人们在职业上、审美上、文化观念上都比较接近,共同的话题非常多,天天都可以和朋友聚会、聊天、吃饭。2009年3月洪启发了第三张个人专辑《九棵树》,这是在洪启住到宋庄生活后所完成的作品。
他在宋庄租了间很大的工作室,能够在那么宽敞的屋子里唱歌,随意走动着唱,对洪启的创作是有很大影响的。从工作室望向外面都是绿油油的菜地,这与生活在都市从窗口望出去只能看到楼宇是很不一样的,对于人的心境影响很大。其实洪启一直想写一首与宋庄有关的歌曲,但是之前一直没有完成。这次艺术节是一个很好的机缘,也是在宋庄的一个很好的收获。
宋庄对于洪启来说是一块充满着艺术气息的一片土地。说远吧,开车20几分钟就到国贸了,但它又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跨几步就到田地里去了。它是一个“混血”的地方,各种形形色色的人,有刚来开拓事业的,有已经功成名就的,这里也是一个小社会,一个艺术江湖,各种能量交织交汇。所以这次艺术节中洪启主管音乐活动,其中一场音乐会叫“宋庄音乐势力”,就是想让人们来到宋庄不光关注美术,也会关注宋庄的音乐。
当问到在宋庄创作的最满意的作品是什么,洪启说:“如果围绕宋庄来讲,那就是《宋庄的翅膀》。在这生活就会对这有感触,这首歌所表达的对于宋庄的感情应该讲是非常准确的。
这次宋庄艺术节的主题是“跨界”,所以洪启在主题曲的创作上采用了很主流的曲调。他说:“宋庄本身是当代艺术的体现地,主张探索性、先锋性、实验性。这首歌反却写成类似奥运会歌曲,很大众化,不像平时很实验性,很小众的音乐。”洪启在台上演唱时可以看到台下嘉宾都可以跟着一起唱,很朗朗上口,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种跨界。而且这次和洪启一同演唱的是来自美国的歌手,从国籍上讲,也是一种跨界。“其实音乐创作和其他领域是分不开的,我们都是通过音乐去对不同的人事物和现象表达情感。像是在汶川地震后,我创作了《最后的心跳》来表达这份悲悯情怀。”
目前洪启正在筹备洪启的第四张专辑,预计明年年底之前发行。洪启给自己制定的目标就是两年做一张专辑。音乐题材不一定只限于新疆,前两张是,但第三张中《九棵树》这个名字就源于在通州录音乐的时候有个地铁站名叫“九棵树”,所以题材来自于多方面。
文章作者:郭媛媛《时尚北京》2010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