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刘亮程去一个人的村庄
标签:
洪启刘亮程新疆沙湾一个人的村庄文化 |
刘亮程是20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散文家,其文字朴素而旷远,有人称之为“乡村哲学家。学者林贤治认为:“他的作品,阳光充沛,令人想起高更笔下的塔希提岛……作家李锐认为:“在这片垃圾遍地,精神腐败,互相复制的沙漠上,读到刘亮程的这组散文,真有来到绿洲的喜悦和安慰。”
清明,陪同作家刘亮程去距离乌鲁木齐两个多小时车程的沙湾县,他的名篇《一个人的村庄》的源地。他和他的兄弟为亲人扫墓,要穿过不短的泥泞之路,我在这边坐等,开着车门坐在车上,闻着泥土之气,感受着他文字中“人,以及驴,兔,飞鸟,蚂蚁,蚊子,以及风中的野草和落叶,甚至村东头以及村西头的阳光……”。
周围很静,我下车来走了走,又回到车上休息。不一阵,听到后面很大的说话的声音,转头见一个老汉远远地走过来。离的不近,声音却大。也难怪,这里安静。城市里那么多人,一起说着话,自然是噪杂不清的,这闲淡空间里自说自话的声音,传的即远又长。
老汉抱怨着什么,嘴里不停。他看着我们的车子,发出新的抱怨。他背着手,很权威很主人的感觉。他走过我,一直说着话,前行了很远,话还是很清晰。
偶尔的几声狗哮,也打破不了这乡村的宁静。我在乡村温柔情绪的包裹中享受着远离城市喧嚣的温暖;我想起我生活中的诸多不快,我在这里把它们撕得粉碎。我看着路两旁的树,它们并不比长安街两旁的树美。但它们似乎更有穿天的力道,表现得更多生命的坚强。我看着这些土和石子铺垫的小路,弯曲着就如生命的曲线,那种活力是高速公路所不能展现的。
我体验着非常,这非常对在此生活的人却是正常。这个世界你说不清什么是不正常了,如北京今年的天气。
刘亮程一行人远远地走来,拿着铁锹和些工具。我看着这个朋友,有了另一种亲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