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启:王洛宾的创作超越了名利
(2010-03-28 16:01:09)
标签:
洪启王洛宾宋庄音乐民歌文化 |
来源:中国经营报
1992年夏天的8月,一位19岁的青年士兵敲开了乌鲁木齐市幸福路军区第五干休所一位80多岁老人的家门,老人没有给他任何陌生感,像朋友一样将他请进屋,给他熬粥,为他跳踢踏舞,为他弹琴唱歌,他们一起度过了一个快乐的下午。从老人家里出来,可能因为玩儿的高兴,这位青年还把自行车钥匙给丢了,不得不再次上楼向老人求援,老人找来扳手和钳子,帮他开了锁,慈祥随和的像个老爷爷。
故事里的老人就是“西部歌王”王洛宾,那位青年士兵现在已是著名民谣歌手,被认为是中国当代民谣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洪启,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北京宋庄艺术村的音乐总监。
【新疆传歌人】
从2004年开始,洪启每年都在3月14日(王洛宾的忌日)和文艺界的朋友搞一场纪念王洛宾的活动,2008年这一纪念活动落地北京宋庄这个艺术区,2010年的纪念主题是“青春舞曲”。
王洛宾是洪启音乐人生的坐标。王洛宾之子王海成在《往事如歌》一书中写道:“洪启是‘新民谣运动’的倡导者,他是我们新疆人。在上世纪90年代,在他还是一个毛头小伙时,就梦想着要追随王洛宾老人学习新民歌创作。对洪启来说,王洛宾先生是他最敬仰的音乐前辈。他发誓要以王洛宾先生为楷模,要将先生的音乐作品作为自己‘新民歌’创作的典范。”
著名乐评人李皖把洪启和刀郎(罗林)称为新疆“传歌人”,李皖认为“洪启与刀郎及他们的同宗前辈王洛宾、雷振邦、各自都取得了不俗甚至伟大的成就,只是他们的创作不再面对新疆人,而是面向着中国更广大的民众。而在这种改造过、锤炼过的歌曲中,新疆不再是这音乐的性质,而变成了歌曲的风味。”
2005年洪启的个人首张唱片《红雪莲》(这首主打歌创作于1993年洪启的士兵时代,在新疆地区和云南丽江广为传唱,如今甚至成为广场跳舞的大妈大爷们常用的伴奏曲)。2007年,他发行第二张专辑《阿里木江,你在哪里?》(主打歌是咏唱一位迷失在城市,做小偷的叫阿里木江的新疆少年的故事,召唤其回家),2009年发行《九棵树》。洪启展现的是始终如一的纯粹民谣,简明、质朴、流畅,每一张似乎都感受到隐藏在他身后的那个老人——王洛宾。洪启说,在一次回新疆演出的时候,洛宾老人的儿子王海成的一句话电了他一下,王海成说:“洪启像我父亲一样为新疆音乐做了贡献。”从此洪启就立了一个志向,就是做点与王洛宾有关的事,为将他的音乐传承500年做些事。
【音乐江湖】
一入江湖岁月催。没有受过任何专业音乐培训的19岁莽撞少年洪启当年凭着一股意气投身音乐,人生也开始因音乐而传奇。
“当时去找王洛宾是为了帮台湾歌星齐秦带路。”洪启说,他印象最深刻的是,那天王洛宾穿的白色汗衫在腋下还有一个大洞,王洛宾跳舞跳的忘情,竟然忘记了厨房里正在熬着的粥,粥糊了,他跳着舞跑过去抢救。“我只跟他待了一个下午,但是后来想,很庆幸在自己年少无知的时候有这样的机缘碰到大师,实际上这改变了我的命运。”
后来听说北京搞音乐的人多,洪启就一头跑了过来。“到北京时,我身上只剩下一块钱了。后来碰到一个艺术家,请我吃饭,还让我睡在他的画室。”洪启坚韧的在北京生长了下来,渐渐融入这个江湖。前两届宋庄纪念的活动,诗人芒克、大仙、胡赳赳,音乐人金兆钧、李广平、李海鹰、沈黎晖、左小祖咒等,还有周云蓬、小娟、张广天、吴俊德、何力等歌手纷纷登台献唱。故交齐秦也赶来给王洛宾送花扫墓。
在北京宋庄的家里见到洪启,他一身中式休闲打扮,举止言语异常淡定,很不像一个在先锋艺术圈内“混”的,已经颇有“江湖大哥”的味道。爱交朋友、能喝酒、好色,也是朋友们对洪启的“公论”,但唱起歌来,一把吉他,淡雅舒缓的曲调,诗意的歌词,听起来恍如时光倒流:“九棵树,在河流间跳舞/九条河,围绕着九棵树/九朵花,在迷幻着歌唱/九颗心,迷失在荒野……”(洪启作词《九棵树》)
“可能我的音乐风格不太适合这个时代,但我坚持这种风格,喜欢有乐感的东西。严格来讲,现在的很多歌都不是歌了,不是人声了,而是电子音,是特效、是技术做出来的东西。”洪启说,也曾经很想红,但现在不会了,甚至害怕自己会突然红起来,更希望能多些积累,多做些事情。“我们的音乐原创能力太弱了,几乎所有流行的东西都能找到国外的‘干爹干妈’,太需要坚持了,太需要有人孤独的踏实做事,而不是忙着去成名去挣钱。王洛宾的音乐为什么魅力长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创作超越了名利的羁绊。”
来源:http://life.cb.com.cn/cbj/channel/12724987/0/0/0/151/1137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