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丽江时,买了这期《城市画报》,缘于喜欢这个专题——“在路上”。从1990年离家远行以来,我一直是个”在路上“的人,虽然这些天从北京——昆明——丽江——昆明——广州——北京这么的飞着,可我还是在路上,只不过偶尔铁路偶尔公路偶尔天路而已,没什么两样,都是在路上。
中译本《在路上》的出版机构的赵武平认为,伴随着中国社会的物质日益充盈,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也遭遇如同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年轻人所面对的“心灵拷问”;凯鲁亚克值得我们怀念,他创造了一个反叛而放纵的价值观,影响了全世界有着火热心灵的青年的行为,在他充满激情的文字的感召下,他们都上路了。
我每年都还能在新疆广阔的大地上行走,中国的西部大地一点不比美国的西部逊色,那长长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公路,那驱车上百公里才能停驻的路边客栈,那永远陪伴在你身侧的茫茫雪山,都让我时时产生出不羁的豪情;这景观丰富着我的生活,提升着我的勇气,让你灵感不断。可惜,凯鲁亚克没能来中国的路上走走,他早早就死掉了,新疆的羊肉串他没机会尝了。
我喜欢“垮掉的一代”的这句名言,“我还年轻,我渴望上路……”。而现在的我,还年轻哩!正在路上。
前一篇:支持侯耀华先生的下跪行为
后一篇:推荐一个去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