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没有股权的联合创始人看到底是谁在消费我们的同情?

(2017-02-24 21:43:01)
标签:

杂谈

文_戴日强

最近朋友圈被一篇叫《就算老公一毛钱股份都没拿到,在我心里,他依然是最牛逼的创业者》的文章刷屏了。

看完我确实一下子有“鸣不平”的冲动,而且我也正处于创业阶段身边也有几个合伙人,但无论未来发生什么事我也不可能干出因为合伙人没有“利用价值”就随便抛弃。

不过后来我冷静地思考了下,发现一切似乎没那么简单,毕竟这是一家之言,而且文章从头到尾似乎是这个“联合创始人”的老婆一厢情愿地想着自己的老公是“联合创始人”必须有股份,不仅如此还拿出了CEO在知乎的一个回答说创业前期如果遇到技术性的困难,想办法也要“忽悠”一个技术性人才。

细思下似乎明白了也许那个CEO一开始就是把他当做一个重要的员工,迫于一开始实在找不到合适的程序猿所以给他画了一个大饼。

诚然这个CEO挺能忽悠的,而这个程序猿大哥都跟着创业了那么多年,怎么从来不提要求甚至过了很重要的A轮还是一厢情愿认为自己是“联合创始人”就会有肉吃,到底他是真的老实人还是真的跟不上步伐?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换做是我这个CEO即便是最后这个技术兄弟没有那么重要,我也不会做出这种完全不给股份并抛弃他的举动。

当然,今天我们聊的不是谁对谁错。而是这篇普通的文章为什么再一次火爆朋友圈,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赞赏,再往前看类似的,似乎是罗尔写的《罗一笑,请给我站住》这篇文章。

那么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呢——消费我们的同情。

我们第一次来到大城市,走在天桥上看到乞讨的可怜老头,因为同情会给他一块硬币。

我们第一次接到多年不联系同学的电话,说遇到困难过得很潦倒需要一笔钱救急,因为同情我们想都不会想就转过去。

我们看到罗尔写的《罗一笑,请给我站住》,因为同情一个没钱的父亲为了救女儿,我们会疯狂打赏。

所以我们看到这篇最牛逼的创业者,因为同情,我们会去转发会义愤填膺抨击CEO会去疯狂打赏……

是的,我们在想假如是我们遇到这些情况,家庭突变成为乞丐、破产需要救济、生病没钱、创业被踢走失业……肯定也很需要这个社会的关怀,舍身处境所以我们的同情心油然而生。

可是往往这样我的同情心就被消费了,被消费了不要紧,等到了那些真的需要我们去同情去帮忙的人出现了,却发现我们已经铁石心肠没有任何同情心了。

就像是我们发现了天桥乞丐其实是一个乞讨组织当我们用安卓手机他们已经买上苹果;当我们发现罗尔有好几套房子,女儿的医药费不到他半年的工资;当我们发现最牛创业者分红几百万,老婆用的是奢侈品开奔驰……

你是不是很想说一句:“把打赏的钱退回来。”

当我们的同情被消费完了,这到底是社会的温暖还是可悲?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X231JAAqwXoiadq3VnEfrEpicVoEzrc2JIYeTRjC8slbHKsSIPPQFBCQ0Vhb818jjCTzibN2AwQxIA9FP7hWWneJA/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我身上就发生过一件这样的事。

起因是有个陌生人加我微信,一开始我并未想接受,但看到是通过qq添加,以为是老同学,看朋友圈确认下,结果看到一封比较长的绝命书,要告别妈妈和弟弟。

我犹豫了会儿想着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就通过了,然后想聊了点鸡汤帮她。

一聊发现对方竟然是老乡,还是一个中学的“学妹”,同情心满满。然后对方提出来在医院治疗,身上没钱需要几百块治疗费,明天就还我。

我想着该不会是真想不开自杀,然后想通了来医院急救,但是我也是有戒备心表示了下质疑希望对方证明。

对方非常不开心我提出的问题,并说了句家乡话,主要我的家乡话是闽南话,确实得是本地人才能说出来,还拍了医院的小视频。

久违的家乡话让我卸下了防备,也想着救人要紧,就微信转款。

随后她又提了我几个同学并说跟我弟弟是同学,还认识我哪个老师,说得也都对。

我想着一个女生不容易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我人又在北京救不了,一看是弟弟同学就让弟弟加她。

我弟弟说不太清楚这个同学,我还说了下弟弟并让他看了那个人的“绝命书”,然后弟弟也是同情心上头,加她聊天。

后来我弟弟跟我说那人找他借钱并且提供了医院的单。

我一想不对让弟弟别借,结果弟弟说借了,她说得好像跟我很熟似的,知道我很多事以为是我熟人。

我原本以为这只是一场骗局, 经过几次交流,对方对家乡和学校的熟悉基本判定是老家的人。从交流过程和“绝命书”判断应该是婚姻不幸福跟老公闹离婚,可能有困难。

那其实很简单,急用借钱可以说隔天还就隔天数目又不多,实在不行提前说清楚。

结果过了好几天也不说明不还或者晚几天,我弟弟质疑她失信到底怎么回事,她还很不高兴,好像潜台词就是:“你既然同情我就要付钱打赏似的。”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X231JAAqwXoiadq3VnEfrEpicVoEzrc2JIDlJt9MyCzrkoiaP7jxIM0G4RnXn7ibribLm9j0CWR15cxaQVYahDDPgGw/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我原以为是交流问题,结果我去问到底怎么回事,有困难没法马上还钱也没事提前说明下。结果也跟弟弟遇到的问题,顿时觉得很心寒,最关键她还否定自己是骗子当然也不还钱,你可以打听到她是谁你还不能拿她怎么样?

谁知道她画风一转又希望我们再介绍其他人,说找他有个急事。

我顿时明白了什么。

也许她确实有一定困难,而她却通过各种方法一个个联系老乡然后再套出其他人信息然后再加上其他人,都以绝命书、住院等等方式博取别人的同情,她会告诉你所有真实信息,然后借钱,每次借的钱也不多也不好追究,而且她就是厚脸皮不还,也不怕你知道她是谁,头一次知道人性可以这样消磨我们的同情心和信任。

中国有句老话: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这句话虽然说得有些绝对,但是突然觉得人性的有些东西很可怕,她会博取你的同情心让你一步步掉入陷阱,最后发现了是一个坑你还没有办法出来。

我不知道经历这些看似骗局会不会磨炼我的同情心。

就像很多时候遇到老的乞丐我是想给钱的,小的时候也给过,长大后知道都是骗局就麻木了。

就像你本来想借钱给朋友,但是发现很多人其实是抱着“我凭自己本事借来的钱为什么要还?”,这跟我凭本事杀人为什么偿命有什么区别?不过往往这样,下次有些朋友真的有难了变得不敢借了。

很多时候,不是我们麻木,而是看过了太多套路。

不是我们冷漠没有同情心,而是同情心被过度消费了。

不是我们刻薄吝啬,而是曾经的大方被欺骗。

就像是并不是我们不想去扶摔倒的老人,而是坏人变老,我们看过太多扶不起的案例让我们心生恐惧,最后遇到真的需要我们扶起的老人我们不敢扶了。

谁都知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见义勇为是一件荣誉的事……而这些都起源我们的同情心,谁都不愿看到真正需要帮忙需要我们同情帮忙的人,最后因为大家的冷漠酿成悲剧。

所以,请别再消耗我们的同情心了,谁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需要同情的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