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项羽、刘邦看韩寒、郭敬明的PK?

标签:
韩寒郭敬明项羽刘邦戴日强文化 |
分类: 随笔杂记 |
从项羽、刘邦看韩寒、郭敬明的PK?
文_戴日强
近日出版人路金波在博客上说:“韩大师(韩寒)也屈服了,这不是‘应出版商的要求’,这是千万卖书人的胜利!”(天外来音:现在一棵树倒下来可以压死一大片大师。)原因是韩寒七夕时在其博客贴出了新书宣传,于是乎,许多人就开始谈一向桀骜的韩寒也开始“屈服”了,也向郭敬明学习。
韩寒同学会不会向郭敬明小朋友学习呢?
在这个文化市场里,韩寒一向以单枪匹马、愤世疾恶的姿态立林于战场上,恰似单骑闯关的“文字英雄”,而郭敬明则坐镇府邸,以文字为媒介创立娱乐性的标志,进而获得商业利益的“文字偶像”。而这次的韩郭对决,不禁让人想起两个非常有争议的历史人物——“项羽”和“刘邦”,依次对号入座的话,韩寒会像“项羽”,郭敬明像“刘邦”,想必理由网友们大体清楚,韩同学在文字战场上勇猛、尖锐,且一路披荆斩棘杀到最后;而郭朋友擅长运筹帷幄,点兵遣将,建立完善的领袖向心力和组织。
历史上的胜利者是“刘邦”,而人们心中的胜利者是“项羽”。那么在这场“文字游戏”里,韩郭到底谁胜谁负,谁跟谁“屈服”,到底谁向谁学习呢?
一贯不参加研讨会、交流会、笔会、不签售、不讲座、不出席时尚聚会、不参加颁奖典礼的韩寒,在作家圈里算是个异类,嫣然一派“英雄”寂寞生前身后名的姿态。而且韩寒给广大观众的形象往往是“桀骜不驯”的符号,正如“项羽”他的个人魅力不仅仅在市场上潇洒而游刃自由的神态,还有他那以生具来的独自思想。特别是在与那些打着所谓“正统”和“传统”旗号的顽固守旧势力斗争(到底他们是不是“传统”还是旧官僚复兴这还真得用望远镜检验下),表达了青年一代“叛逆”与“寂寞”的心态,在钱钟书、王小波等(特别是王小波)这些有独自人格和思想的作家相聚离去,广大的文学爱好者迫切希望他们能有一个真正的精神支柱,或许韩寒就是这样以“项羽”式的魅力独战在文字战场上。(当然,韩寒同学还任重道远)
而郭敬明的方式有其独特的时机和能力,这我们有理由去欣赏郭敬明在文化市场上所具备的天赋和勇气,当然,这也不排除其内心的矛盾和炒作的嫌疑,就好比一个已婚的女强人在外面风风火火其实还是会担心自己能不能为这个家庭续香火。毫无疑问,郭敬明看透了中国文化市场的所有规则和潜在的商业因素,也用了几年内拥有了中国社会特殊的商业财富——人脉。并且他作为“第一个把内裤穿在外面”的“超”人,他是成功了,成功建立了自己的“文字金钱帝国”,并且以文学的娱乐性为契机,创造出属于新生代的作家偶像,这是广大青年文学爱好者、读者、粉丝所向往的一个帝国。也正如此,郭敬明建立自己的“教”,正如刘邦创建了自己的王朝一般。
然而话说回来,韩寒或郭敬明到底谁笑得更久呢?
我且做下分析,当今所谓的财富排行榜其实就是妓院的花魁要价榜,她们的才华只是覆盖于欲望之上的一层薄纱,一旦真正勾起了买主的兴趣,它便不再具有存在的价值。郭敬明的人民币可以打死韩寒,假如换成硬币的话,但是韩寒同学的盈利实打实,而郭敬明的财富我持怀疑态度,虽然真的暴多,但是不可否认他花得更多;在文学质量上,我就没有发言权了,最近传说陆天明说韩寒的会更诚实点,也就是说韩寒是好孩子了,那陆老师权奖励一朵大红花吧;而在商业盈利和包装模式上,郭敬明确实走出一条“明星式”的道路,这也非常成功的一个模式,这也是郭“偶像”面对媒体一直笑的王牌,当然,韩“英雄”也笑,他笑的是一马当先的气概……
确实,郭敬明市场化和“偶像”路线确实值得很多青年作家去学习,如果但从长相问题看,韩寒确实比郭敬明更有资本,如果真搞下去韩寒搞不好还能生出一个什么花教。但问题是,韩寒已然成为一个“符号”,如果太过于献媚必然适得其反,出版界有一个“菊花教”就够了,如果人人都成为明星,那还有多少作家会安下心来写作?当然,最近又兴起韩寒办杂志,用稿酬压死郭敬明,难而这个到底能不能开出青春文学的另一个“妓院”呢,想必郭敬明的“色香味”俱全的技量和声名远播的团队,韩寒到底如何“招蜂引蝶”,值得去期待……
韩寒并未“项羽”,而郭敬明也非“刘邦”。谁是真的猛士?敢于面对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都付笑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