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木棉花又开清风寒士戴日强文化 |
分类: 随笔杂记 |
但是,生活还要继续。于是,一段与文学梦想有关的日子在高中的校园里激情登场——这就是第二三章带给我的整体印象。
坦白的说,较之第一章,我更欣赏后几章的文字风格。轻松而活泼,完全不见了开篇时字里行间的抑郁。每一个细节都让我真切的感动着,让我听到了一群高中生真实的心跳。虽然第一章的心理刻画及感情描摹是到位的,但却没有后几章着眼于生活细微处的描写。从这一点上来说,铺排的文学欣赏显然败给了平凡的感动。文章的好于不好,在我看来,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读者跟作者心灵的契合。第一章,显然是文学爱好者滔滔不绝的自我观点的阐述,虽然才华横溢,但单调的二人对话却很容易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兴致。后几章则不然,故事情节环环紧扣,让读者不断的期待,并有兴趣继续翻看下去。动作的刻画,心理的波动,亦如电影的现场版,真实而富有动感。
于是,人物和情节也丰富了起来。语言中充斥着的是男孩子的俏皮和幽默,当然也免不了面对情感时的纠结和对于生活的质疑与坚持。毓秋和班主任无疑是对枫至关重要的两个人物,而枫与班主任之间的故事无疑是小说的一大亮点。“绰号”风波,“吉他”事件,以及向高人的“引见”……基于师生情又超越了师生情,老师的形象生动有如真人再现。情节是出乎意料却在情理之中。而毓秋无疑是他生命中的天使。(抱歉,也许天使二字并非适合这个角色,但原谅我固执的想法。)她给他的是超越友谊的关怀和温暖。比起梦一样的绵,毓秋倒来的真切些,像是邻家小妹,伸手即可触碰的到。她是我们每个人生命中都必然存在的那个人——了解你一如了解自己,愿意为你无偿的去做一切。但她又只能是你的挚友,永远定格在那个位置。
若是仅仅有这两个人物也是不能带给我们丰富触觉的。于是,曾经在我们生活中鲜活过的那些笑容一一浮现了出来……乐队,足球,啤酒,文学社,故事中一些与青春有关的元素在一点点浸润我们的回忆,然后让泪水决抵。如果你仔细看,那里会有她他他的影子,那是我们外貌相似的成长故事。有他的音乐梦想,有他们足球场上的疯狂,有她手持吉他的沉醉,有他对于文学的坚定不移。
《十七岁那年的雨季》——我想如果用它作为背景音乐的话,大概在适合不过了。(反复看小说的过程中,也在倾听着这首久违的歌,怦然心动的感觉依然停留在那里。)坚持过后,是无悔地追求。于是,枫地征程开始了。而我,也在静静地期待着后文的继续。
不得不说,小说勾起了我太多的回忆。被岁月的尘土覆盖的故事又再次重见天日。我以前总说,好的小说会像一面镜子,让每一个读者能在那里面看到一个自己。感谢清风寒士,让我在你的文字里找到了一个曾经的我,还有一些永远不会泯灭的情愫。而我,也在你的故事里看到了你的影子,恍惚的模糊的微笑。你把自己的心和感情也完全投进去了,不是么?否则,小说也不会有这样的生命力。“十七岁那年的雨季 我们有共同的期许”,生活来源于真实的生活,于是,我们默默的感动着。
越往后,语言越发纯熟而坦然了(但仍然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斟酌),让我们有足够的信心等待你故事的继续。所以,请继续将那些青春的爱和梦想进行到底。
非常感谢这位文学朋友能写出那么好的文字,突然感觉她的观点像一把刀,切入我的要害,呵呵,不过相信她会给我更多的帮助与指导的,真心感谢这位朋友——清风寒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