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制造业的反思(2006/05/05)

(2006-05-05 08:15:53)
分类: 关于制造业的反思
关于制造业的反思(2006/05/05)

写到这里,有朋友留言说因为是国企才没有开拓的动力,才混吃等死。

老冰不能同意这种看法。

像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什么的,不是大公司就无力开发,一般的私企负担不了。但中国现在的中国国企都是超大型企业,负担得了。

正因为是国企,才能负担。理论上的国企,应该不是把利润,特别是眼前利润的追求放在第一位的,而应该把对稳定整体经济的贡献放在第一位。要不然要国企干吗?留着与民争利。至于利润,反正是国家养着的,无所谓。

日本的国企,从利润上看很糟糕。但是在新技术的开发上有很大功劳。新干线技术不就是原来的“国有铁道”开发出来的吗?高清晰电视技术不也是现在的NHK开发出来的吗?国企正因为有国家作为后盾,才能搞大项目,搞长远项目的。国企的概念,不应该是我们现在的概念。

美国没有什么国企,但有许多“半官半民”的企业。军部参与各大公司的开发,用国税提供资金,得到的技术就地转换为民用,和欧洲,日本的国企的操作方式实际上是一样的。

但这不是老冰想在这里说的内容。老冰想说的是,相当多中国企业把“价廉”作为竞争的第一口号,从长远看来,潜伏着巨大的危机性问题。

“价廉”就意味着通货紧缩,在政治上中国已经被国际社会批判是在“出口通货紧缩”,在经济上引起双边贸易摩擦。在国内则造成制造业雇用人员的收入下降和生活贫困,反过来使制造业雇用人员的技术无法提高,也就更加无法提高产品档次,使得对“价廉”的需要就更加迫切。

老冰看过一位台湾人写的书,他在评论日本人和中国人不同的时候举了一个例子,说日本人在做一美元一件的衬衫的时候,想的是如何做10美元甚至100美元一件的衬衫。而中国人在做一美元一件的衬衫的时候,想的是如何做0.8美元甚至0.5美元一件的衬衫。

老冰认为他说的不对。其结果确实是像他所说的那样,但原因并不是像他所说的仅仅是中国人“不求上进”。老冰从现实观察中发现中国人和日本人的区别在“危机感”上。日本人从不认为天下有“万岁万万岁”的买卖,所以一直在担心有朝一日他这买卖会作不下去。而中国人凡买卖就以为是“万岁万万岁”了,到了做不下去时,就只好采取最原始的方法——降价。不能说中国人就天生喜欢降价,说不想把自己的产品卖得贵一点呢?

老冰在这里不是在谈经济学,老冰也不懂经济学。老冰只是就这几年在中国看到的东西谈谈自己的感想,所以很乱,想到哪儿说到哪儿,欢迎制造业的朋友批评批判。中国现在是“世界工厂”,但是坦率地说,还只是低档品的工厂,还是别人的低档品的工厂。

一天不能生产自己的高档品,中国就一天不能说是强大了起来。这是老冰作为一个中华子孙的朴素想法。

老冰又要喝水了。

(2006/05/0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