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DIAMOND》杂志专稿

(2006-03-17 11:23:30)
分类: 译文
《DIAMOND》杂志专稿

日中互联网线路因中方的不合理要求而产生异变

(清水量介撰文 冰冷雨天翻译)

[关于日中之间的互联网连接,中方对日方提出了不合理的要求。目前日中两国间的连接费用是在认为两国间通讯量几乎相等的观点上而相互抵消,没有发生费用要求。但是以中国沿海地区的主要城市为营业区域的中国电讯对日方将要新敷设的线路提出了“单方面支付”的要求。]

因为小泉纯一郎首相的靖国参拜,日本大使馆员自杀事件而在两国政府之间发生的龃 ,使得日中关系不断继续恶化。其实不为人所知的是在互联网的世界里,由于中国的强硬姿势为起因,也正在发生着激烈的争斗。

“中国要把到目前为止的互联网世界的常识来一个颠倒”,一位互联网连接公司(ISP)的首脑叹着气这样说。让日本的ISP头疼的是有关日中之间互联网线路的费用计算的问题。

先简单地介绍一下有关连接费用的问题。比如在中国国内阅读日本的互联网信息时,进入了日本领土以后是经由日本ISP的线路到目的地,反过来在日本国内阅读中国互联网的信息时是经由中国ISP的线路到目的地。

因为双方互相使用对方ISP的设备,所以就产生了支付费用的必要。

这件事本身和国际电话等声音的世界同样。但是和对应于通话时间来严密地计算费用的电话不同的是:互联网的费用计算方法是从“好也罢坏也罢,‘人之初性本善’的马马虎虎的世界产生出来的”(某ISP大公司干部)。

互联网的情况下,很难像电话那样正确地分离出使用时间,而且这种作业花费太大。所以原则上除了很极端的场合,一般都是认为两国的通讯量同等而相互抵消,不发生费用的支付问题。

事实上连接中国和日本的线路也是被认为情报的往来量相同,到今天为止没有发生过支付行为。通讯量是否同等,可以从用户数目,服务所能覆盖的面积,信息的容量,基本建设和机器的传送能力来进行综合判断。唯一的例外是对互联网的发祥地,美国的ISP要进行支付。VERIZON,SPIINT等美国ISP大公司是其他国家的先驱,在世界各地敷设了互联网线路。由于这个原因,美国最大的几家公司被分类为“TIER1”类别,只对这几家公司进行连接费用支付,这是世界ISP的常识。

——中国的要求是“孩子气的任性”

日中间的互联网线路很细,速度相当慢。和中国直接连接的NTT系列,KDDI系列,INTERNET INITIATIVE等日本ISP各公司准备敷设新的线路。问题是营业区域为中国沿海各大主要城市的中国电信对这些线路要求单方面的支付。

只要支付了一次,就成了前例,以后就要不断继续支付。各公司现在顽强地拒绝了中国的要求。

中国方面提出无理的费用支付要求,“可能是出于想得到亚洲互联网的霸权这一考虑,是孩子气的任性”,某ISP大公司首脑这样肯定地说。从中国阅览日本的互联网信息,有时速度会相当慢。经常听到日本旅游者和驻在员在抱怨:“是不是当局在进行检查”。其实一个很大的原因是由于连接费用问题而使得新线路无法敷设。进出中国的日本企业一直在向日本的ISP不断地抱怨。

因此,某ISP大公司的首脑不得不亲自向成人网站行业低头,要求他们控制成人网站的信息流量。事实上日本流向中国的互联网信息的一大半是日本免费成人网站的信息,光控制这种信息,日本企业的通信速度就上去了。

如上所叙,向美国的TIER1支付连接费用是到目前为止的规则。但听说中国对TIER1也提出了支付费用的要求。是不是应该问一下中国的霸权主义到底要走到哪里才算完要求?

——应该支付连接费用的其实要求倒是中国

如果这种状态继续下去,受害的不仅仅是进出中国的日本企业。中国国民阅读直接互联网信息的速度也被降低了。

通常,从用户来了“速度太慢”的抱怨的话,ISP的义务就是解决这个问题。但是中国电讯完全不介意中国国民无法快速,舒适地浏览互联网这个问题。据说在和日本方面交涉时也是抱着“如果不想支付连接费用的话,线路不要连接也行”的态度。对中国方面来说好像完全没有让步的理由,要进行“有利的交涉”。

到目前为此,全世界的ISP只向美国支付连接费用是有理由的。在互联网的草创时期,美国以外的国家都几乎没有信息。而其他国家的使用者要阅读美国的学术情报,从海外来的通信向美国一个国家集中。

但是现在的中国,从外国来的集中连接要求的信息很少。从倒还是对日本的成人网站的信息连接要求更多这一点来考虑,不如说应该由中国负担费用。

有关日中之间互联网的矛盾,并不仅仅是通讯行业的问题。将大量的日本企业当作“人质”的中国,今后也还会提出无理要求。要对抗中国的通讯霸权主义,日本也可能有必要需要国家作为后盾。

(原载2006/02/25《DIAMOND周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