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读我思之张浚生庄子游于雕陵之樊

(2011-02-26 16:26:21)
标签:

螳螂捕蝉

庄子

傅佩荣

休闲

分类: 我读我思

 

注:听傅佩荣老庄智慧之利害关系,深有多点感触,网上找到此篇图文俱佳之文,学习之,思考之,感悟之。

 

 

庄子游于雕陵之樊



原文: “ 庄子游于雕陵之樊,睹一异鹊自南方来者。翼广七尺,目大运寸,感周之颡而集于栗林。庄周日:"此何鸟哉!翼殷不逝,目大不睹?"蹇裳蹊步,执弹而留之,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庄子怵然日:"噫!物固相累,二类相召也。"捐弹而反走,虞人逐而谇之。庄子反入,三日不庭。蔺且从而问之:"夫子何为顷间甚不庭乎!"庄子日:"吾守形而忘身,观于浊水而迷于清渊。且吾闻诸夫子曰:'入其俗,从其令。'今吾游于雕陵而忘吾身,异鹊感吾颡,游于栗林而忘真。栗林虞人以吾为戮,吾所以不庭也。”

译文:“ 庄周到雕陵之圃游玩,看见一只异鹊从南方飞来。异鹊双翼宽广有七尺多长,眼睛又圆又大足有一寸,触到了庄周的额头后,停在了栗林中。庄周说:“这是什么鸟啊!翅膀广却不能远飞,眼睛大却看不清东西。”于是提起衣裳快步走去,手拿弹弓,准备伺机射杀异鹊。这时,看见有一只蝉因为找到了一块浓荫,正在得意而忘记了自身的安全。而螳螂正在利用树叶做遮蔽,准备攻击这只蝉,因为见到猎物可得而忘记了自己的形体。异鹊见螳螂有利可图便跟了过去,因贪利而忘掉了自身的性命。此情此景使庄周惊恐,警惕地说:“哎!万物原本就是相互牵累,彼此两两相互招引呀!”想到此,便扔掉弹弓,急忙返身往回走,而守园子的人发现后,一边责骂着一边追过去。
  庄周回到住所后,三天没有出门。弟子蔺且便问道:“先生为什么近来不出门呢?”庄周说:“我只知看守外物,却忘记了自身的安危;观看混浊之水,却冷淡了珍贵的清渊。我听先生说过:‘到一个地方去,就要随从那里的风俗。’现在我到雕陵游玩却忘了自身的安危,让异鹊碰到了我的前额;走到栗林里却忘掉了自己的本性,让守园子的人侮辱了一顿,所以我三日不出门户。””

解说:  本文源自《庄子·山木》。是庄子雕陵之游,见螳螂执臂捕蝉,异鹊窥伺在后;异鹊"见得""忘形",执弹者趁机瞄准猎物;执弹者"见利而忘其真",守林人逐而斥之的一系列连环反应的观感。他由自然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残酷无情联想到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所结成的巨大而复杂的利益关系网,引起的争斗,残杀追逐更是变化莫测,怵目惊心,作出“物固相累,二类相召”的结论,令人警醒。我们熟知的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就是源于老庄这里的贡献。
    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勾心斗角、追逐功利,得利忘形,见利忘真,世态炎凉的事情太多。但是,人不能拔着自己的头发强迫自己离开地面,我们逃离不了这个世界,如何能够让我们保持人在俗世,心在逍遥?“三日不庭”是躲不过去的,也许认清“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普遍性,倡导合理竞争,适度奋斗,淡化功名,理智地控制激情才是上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