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如意塔位于塔尔寺的前广场,建于1776年(清乾隆41年)。
塔尔寺最独特的象征。八座塔从东到西依次是莲聚塔、菩提塔、四谛塔、神变塔、降凡塔、息诤塔、胜利塔和涅盘塔。在藏语中八座塔分别被称为:八邦、香趣、扎西果莽、穷处、拉潘、彦敦、南结和娘德。八座塔都是根据佛经中对佛祖释迦牟尼的记载,为纪念佛祖一生中的八大业绩而建的。http://s9/bmiddle/001iU4dTzy6LHi1FkW428&690
第一座莲聚塔是为了纪念释迦牟尼的诞生。据记载,佛祖是从他母亲摩耶夫人的右肋下降生的,下地就会行走,共走了七步,每走一步均现出一朵莲花般的云彩,即所谓“步步生莲花”。
第二座菩提塔是为了纪念释迦牟尼的成佛。据传释迦牟尼在一棵菩提树下静坐,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的思考,在天朗风清之际参悟了六道轮回,终于成佛。因此佛经中常以“菩提”比喻成佛。其实任何人静坐久了都可以进入一种忘我的境界,可能产生“顿悟”,即“开慧”、“成佛”了。
第三座四谛塔用于纪念佛祖初次讲经说法而建。
第四座是神变塔,又称为降魔塔。在佛经中常将不同于佛理的见解和作为称为“外道邪魔”。在佛教的形成发展过程中经历了长期同各种反对思潮的斗争,佛教最终拥有了广泛的信徒,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降魔塔就是为纪念这一过程而修建的,并有欢庆佛教获得胜利的寓意。
第五座降凡塔是为了说明一个典故:即释迦牟尼出生之后3天,其生母即故去,哺育他成长的是姨母摩诃波波提。当佛祖成佛之后,为超度其姨母而降临人间,使得摩诃波波提最终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出家的女人。
第六座塔叫息诤塔。佛教形成之后教徒内部常出现有关“正道”的争论,该塔即用以纪念佛祖以慈悲之心平息争执。其实学术界有争论是一件好事,所谓“理不辨不明”。我们在塔尔寺游览的时候,还看到一个佛堂内有几个喇嘛在“辩经”。大概佛祖当年也经过了许多的“辩经”论战。
第七座塔叫胜利塔,也称为祝寿塔,是赞颂释迦牟尼战胜一切魔鬼,也有的是说此塔用以纪念教徒为佛祖恭祝寿诞而建,不知哪个说法更确切。
最后一座涅盘塔是纪念释迦牟尼入盘大道,进入不生不灭的境地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