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伊莎贝尔:有脾气才能做野兽,野兽可以保护美女

标签:
张晓舟澳大利亚伊莎贝尔好奇心时尚先生小蝴蝶女孩爱杂谈 |
分类: 【专题】 |
伊莎贝尔
“有脾气才能做野兽,野兽可以保护美女”
采访 张晓舟 文 叶三 摄影 吕海强
造型 周延泽(阳乾造型) 编辑助理 吴辰 场地/灯光 中纺时代联盟专业影棚
没错,致命的好奇心,让我们选择了一个5岁女孩作为采访对象。我们想知道,在女人们变得智慧而世故之前,她们究竟是什么样子,换句话说,她们是怎么变成了你前面看到的那样子——你不觉得这件事怪神秘的?
你看到的伊莎贝尔今年5岁,身高1米17,体重20公斤,每天要喝半公升牛奶,吃许多食物,说很多话,做无数动作。我们给她提了一些严肃认真的问题,她的某些回答证明了自己只有5岁,另一些则不。
Q=ESQUIRE A= 伊莎贝尔
Q: 你认为什么是和平?
A: 和平就是团结⋯⋯还有帮助。一个小朋友
摔倒了,另外一个小朋友把他扶起来。
Q: 你觉得世界有多大?
A: 地球比家大,世界比地球还大。
Q: 你认为男女的区别在哪里?
A: 男孩有小鸡鸡,女孩留长头发—什么,男孩也能留长头发?
Q: 你认为自由是什么?
A: 自由就是没人管,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特别轻松。
Q: 你喜欢自己的名字吗?
A: 不喜欢。我喜欢自己起的,大名叫朱雀,小名叫梅花。
Q: 你最恐惧的是什么?
A: 鬼,鬼指甲特别长,嘴张着,翻白眼,披着白斗篷,飘来飘去。
Q: 你认为结婚意味着什么?
A: 结婚,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就行了,不能是近亲!我还知道离婚,离婚就是公主在左边的房间里结婚了,王子在右边的房间里结婚了,如果他们想亲亲,只能亲墙。
Q: 成长意味着什么?
A: 成长就是小孩长大,大人长小。现在妈妈照顾我,将来妈妈长小了我照顾妈妈。
Q: 你觉得幸福是什么?
A: 幸福就是特别快乐,有人爱。
Q: 你认为什么是爱?
A: 爱,就是一定要,死了都要。
1
因为哥哥拒绝陪她做游戏,伊莎贝尔决定离家出走。
伊莎贝尔的哥哥比她早出生两年,名奥利佛。《星球大战:前传III》中,外星公主在结尾时生下了一对双胞胎:奥利佛和伊莎贝尔。伊莎贝尔于是有了这样一个衍生物般的名字。继“妈妈”、“爸爸”之后,伊莎贝尔第三个会说的单词是“哥哥”。
伊莎贝尔刚出生的时候,在哥哥看来,她是一只爸妈一定要养在家中的小动物。2 岁前伊莎贝尔完全靠上层力量的保护才能避免单方面挨打。而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痛苦磨合,他们发现彼此是同类,而互相攻击的成本很高:会被训斥、剥夺玩具和食物的所有权。3 岁后,伊莎贝尔和哥哥进入和平共处阶段,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划定势力范围:小房间属于伊莎贝尔,哥哥对客厅有第一发言权,电视机和所有玩具共享,选择电视节目必须经由双方协商。而对于家中的权贵,姥姥属于哥哥,姥爷是妹妹的上级,爸爸妈妈属于双方都有希望争取的中间力量。
伊莎贝尔和哥哥的关系在他们进入同一家幼儿园后有了质的飞跃。历史说明,在面对外来威胁的时候,人们会团结起来。伊莎贝尔明确对记者表示:“哥哥可以保护我”。不被欺负的时候她很喜欢哥哥,“哥哥最大的优点是画画好”,她中肯地评价。求哥哥帮她画画时,伊莎贝尔简直非常谄媚:“嘿,你这个倭瓜画得可真像。”—“别夸我,我会尿裤子的。”除了画画,伊莎贝尔还对哥哥掌握的其他技能羡慕之极,比如骑自行车,写字和滑旱冰,她时常缠着哥哥学这学那,对方厌烦时,她便用各种方式表示委屈,比如扬言离家出走。
为出门远行,伊莎贝尔准备了一个口袋装行李。她先把巧克力派和橘子汁放在里面,然后是梳子,最后又放了最喜欢的玩具“波尼”,那是一匹粉红色的玩具马,是五岁生日时她收到的礼物。每天睡前和起床时,伊莎贝尔都要为它梳理毛发。
天已经黑了,伊莎贝尔有点害怕,为拖延时间,她找妈妈要了一张钞票放进口袋:“好吃的吃完了可以再用钱买。”她决定找一棵大树在上面睡觉。想到老师和大人的叮嘱:“大人不在时不要跟陌生人说话,更不能跟他们走”,她又决定把妈妈变小放进口袋里,必要时用魔法变大。
“你打算去哪儿?”听说伊莎贝尔要出走,哥哥积极参与意见。“我去海边,养很多羊,很多牛,很多马和很多狗”,伊莎贝尔很有把握地回答。
伊莎贝尔1 岁时来到北京,从此生活在这里。对自己的出生地澳大利亚,她的记忆是“大海”和“捡贝壳”。她曾经以为澳大利亚只比她的幼儿园远一点,她可以“去海边捡贝壳,晚上再回来睡觉”,得知这做不到后,伊莎贝尔很伤感。在她看来海边是天下最好的地方。哥哥又问:“那你认识路吗?”伊莎贝尔不认识。她和哥哥在妈妈的IPAD上打开了地图,对世界指指点点。“你可以去这儿,你看,四周都是海。”“有树吗?我喜欢椰子树。”“有树,还有大老虎,老虎吃你。”“我不怕老虎,我是勇敢的小姑娘。”最后伊莎贝尔把地图也收到口袋里。
收拾完行李,天更黑了,伊莎贝尔站在门口犹豫了一会儿,大声宣布:“我明天再走”。
2
伊莎贝尔对友情的渴望和追求非常热烈。她的第一个朋友是哥哥,哥哥幼儿园毕业进入小学后,伊莎贝尔有过一段时间的失落,后来她找到替代人琪琪。在上学路上遇到琪琪几乎是天下最幸福的事情之一,她向其飞奔而去,锐声呼喊对方的名字,并毫不保留地拥抱人家。但她不认为琪琪是“男朋友”,伊莎贝尔知道,男朋友意味着“结婚什么的”。伊莎贝尔选择男朋友的标准很高。《Hello Kitty》的第二集里,一只小猫对另一只小猫说:“我想要一个聪明、爱读书、喜欢运动的男朋友”,伊莎贝尔大为同意。
屡次与陌生人搭话被大人阻止后,伊莎贝尔将建立亲密关系的目标转移到小动物。她先后饲养过鸭子、兔子和乌龟,这些小动物的惨淡结局,部分要归功于伊莎贝尔不懂得如何与所爱保持距离。目前与伊莎贝尔最接近的动物是一条银龙鱼。她隔着一层厚玻璃关心它,它吃饭时敲着玻璃提醒它,“喂,这边还有小鱼”,还会细心地指出“鱼缸太小,银龙转不过身”。至今为止,他们相处得很好。
伊莎贝尔的动物玩具大都成双成对,她用颜色命名它们,譬如狐狸白白和黄黄。伊莎贝尔把黄黄放在白白的身边,说:“它们就爱起来了”。
伊莎贝尔最好的朋友是一只小蝴蝶。“它坐在小汽车里,风一吹小汽车就往前走。” 她说: “不能告诉你它的名字,不然魔法就不灵了。”小蝴蝶是透明的,住在伊莎贝尔的肩膀上,只有她能看到它,也只有她能听懂它说的话。
3
每次有人问她:“你是美女吗?”伊莎贝尔都会给出一个非常决绝的判断句:“是,我是美女。”完全无视事实但令人无法否认。
从3 岁起,伊莎贝尔逐渐抛弃了继承自哥哥的军械型玩具,转攻芭比娃娃。也是在这一年她开始为自己选择服装和发型,冬天她偏爱粉色毛衣,夏天喜欢白色纱裙。她的小技俩是饭后用自己不太喜欢的衣服擦嘴,以便很快地换掉。今年立夏一周前的早晨,套牛仔裤的时候,伊莎贝尔委婉地提出意见:“小朋友都穿裙子上学了”。
“我是美女”这一定位给了伊莎贝尔自信的基础。她非常勇于表现自己。她严肃地对待幼儿园举办的所有歌舞表演,平时自觉练习,演出时要求站在前排。上课时,只要老师提问,无论知不知道答案,她一定会高高举手—被叫起来后呆立半天,被老师劝“不然再坐下想想?”
在《时尚先生》的拍摄现场,伊莎贝尔的表现就像一个敬业的明星。她能够完成摄影师的所有要求,并在其技穷时主动出招,如:“我还会学青蛙跳”。她羡慕化妆师的装备和小把戏,每次改妆后都会对镜中的自己深深凝视一番。接受采访时,也像所有明星一样,伊莎贝尔很有技巧。对待一些简单的问题,比如当记者(《时尚先生》的总主笔张晓舟先生)掏出一张百元钞票让她辨认时,伊莎贝尔爽快地回答:“这是钱。钱可以买好吃的。”而对于一些显然不怀好意的提问,譬如“你觉得有钱好不好”“好朋友和男朋友有什么不一样”以及“什么时候结婚”,伊莎贝尔的回答则是矜持地笑而不语。
伊莎贝尔喜欢做女孩。“女孩比男孩好看”,在她看来,男孩除了身上多一个零件没有什么优势。伊莎贝尔告诉记者,她目前的偶像是迪斯尼动画片《美女与野兽》中的美女贝尔:“贝尔很漂亮”。“有脾气才能做野兽,野兽可以保护美女”,她说。她喜欢故事的结尾:“野兽变成王子和贝尔结婚了”。伊莎贝尔最后告诉记者她有许多“不能跟你说的秘密”。
采访结束后伊莎贝尔表示,记者是个“不错的叔叔”。“有时候我不知道他说的是什
么”,伊莎贝尔说:“我是小孩”。
伊莎贝尔很清楚地知道她是小孩。在她看来,小孩与大人的区别是:小孩可以涂指甲油但大人还可以涂唇膏;小孩可以梳马尾辫但大人还可以烫发;小孩可以不认字不上班但大人必须做饭。张爱玲写“八岁我要梳爱司头,十岁我要穿高跟鞋”,伊莎贝尔认为这并不足以弥补长大带来的损失。她不想快快长大,一部分因为哥哥告诫她“你可不知道小学多可怕”,另一部分是她意识到,作为小孩,她可以有一些被世俗允许的特立独行,譬如晚饭时不吃米饭只喝汤,譬如午睡前独自在操场上跑几圈,譬如走在路上觉得累了就坐下直到被人抱起来。“我是小孩”是她经常用来对付指责的武器。
总体而言,伊莎贝尔很忙。她标准的一天是这样的:早晨7 点半醒来,喝一杯牛奶,看半小时动画片,8 点起床亲自刷牙洗脸,半亲自穿衣,随后被送去幼儿园,沿途检查花花草草。在幼儿园度过8 小时,晚上5 点回家,到家后自觉回房间看动画片,音量调到很小,给哥哥创造写作业的良好环境。7 点钟吃晚饭,饭后自由活动一小时,通常包括画画、听歌跳舞、喂鱼、浇花,以及和哥哥追跑打闹。8 点半钟,喝一杯牛奶,听一个故事,上床睡觉。
她的睡姿很自由,四肢坦然地敞开,嘴唇柔嫩,眉目纯良。睡梦中,她会发出轻柔的鼾声,有时还会发出笑声。每天早上醒来,她会安静地看一会儿这个世界,就像五年前她第一次睁开眼—不同的是那个时候,这个世界也第一次看见了她。
伊莎贝尔的10个瞬间
1> 出生第3 天, 第一次入浴,刚触到热水,马上收起膝盖,紧紧攥住操作者的手指,用惶恐的眼睛提问:“你们要对我怎么样?”
2>7 个月, 第一次坐飞机。飞机离地的刹那全身绷紧,一声大叫。几分钟后发现自己平安无事,遂沉沉入睡。
3>1 岁零1 个月, 勉强能走,在一次家庭会议后被决定断母乳。看到妈妈换鞋,颤颤巍巍地赶到门口,哀声叫:“妈妈。”妈妈绝尘而去,大哭,第一次体会到人生残酷。
4>3 岁, 某晚,因乱发脾气被剥夺参与游戏的权利。看到家中其他人乐融融地围坐在灯光下,趴在沙发背上小声啜泣—第一次为了食物之外的东西哭。
5>4 岁, 第一次理发,经各种说服诱惑,坐在铺好的报纸上,闭上双眼,准备经历痛苦。一剪子下去,发现不疼,惊喜。理发后蹲在地上观察良久,与一部分身体告别。
6>4 岁半, 第一次去医院补牙。哭闹不止,被医生捆绑在椅子上。后来认命,紧闭双眼,眼泪顺眼角缓缓滴下,状极凄惨。被医生释放后放声大哭,再一次体会到人生残酷。
7>4 岁半, 第一次被欺骗。买来养在家中的小兔子不幸身亡,被家人告知:“兔子长大,送去动物园上学了。”之后一年内时时要求去动物园探班,令人心酸。
8>5 岁, 第一次有目的地表达情感。清晨叫醒妈妈,先大声宣布“我喜欢妈妈”,然后要求去看电影。封死对方退路。
9>5 岁, 第一次体会生死。问姥姥:“什么叫死?”“死就是没了,再也看不见姥姥了。”想一会儿,紧紧抱住姥姥:“你别死。”
10>5 岁, 第一次作诗。耳朵贴着手腕,听半晌,道:“身体里有安安静静的声音。
(原文见《时尚先生esquire》2011年6月号)
©
博客中所涉及版权归《时尚先生》杂志所属,欢迎转帖,但需注明出处,商业用途需支付相关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