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请您一起参加我们每期的专题讨论

标签:
微型小说专题讨论读本塞缪尔·贝克特阅读杂谈 |
分类: 【往来】 |
BRAINSTORM
我们的每期专题都是向您发出的一次邀请,一起脑力激荡,讨论和寻找吧。
关于度假小说
《遇见僵尸》
读完《遇见僵尸》后的第一感觉是,赶紧去我家门口种上一排高坚果。合上读本思忖片刻,又为作者的无聊和有料暗笑一场,说起来文学也就该是生活之上的另一层生活,充满妄想、异端和构建全新语言系统的小心思。而最终我想问的是:作者憋了半天的那泡尿,最后到底撒掉了没有啊?(By 慕容垂)
微博小说
我私下里认为微型小说,胜在微型,也胜在小说。因为作为小说,一定要有吸引力,而微型小说,又一定需要短小精悍。这起先生读本中的四篇微型小说,很有意思。第一篇会给人一种很有趣的感觉,又让人觉得很温馨;第二篇会让人觉得这就是所想所做嘛,没有什么,接下来的一篇就会让人摸不着头脑;而最后一篇完全是对话,让人读完了还有点意犹未尽,仿佛可以想象出那个场景。希望读本以后多推出一些这样的小小说,很有意思,读不懂的再读一次也不累,很有意思,嗯。(By 梁爽)
我们仍然在阅读
本月的《先生读本》是一本小说特辑,这在时尚类刊物中殊为少见。回忆起来,似乎以前的《时尚先生》也曾刊登过整篇的短篇小说。小说和文学,在今天似乎已经成为不合时宜的东西,然而正如7月卷首语中所说,我们并没有终止阅读。时尚刊物刊登小说并不沉重,读本中的微博小说也并不轻佻——只要它们真的值得一读。据我所知,《Esquire》本来就有浓厚的文学传统,在创办编辑金瑞奇的引导下,《Esquire》曾发表过菲茨杰拉德、海明威等名家小说,六十年代《Esquire》的撰稿人名单更是让人瞠目结舌,杜鲁门·卡波特、塞缪尔·贝克特和艾伦·金斯堡都名列其中。时至今日,我们的阅读媒介和习惯正在飞速进化,但这不一定意味着纯文学正在死亡,恰恰相反,也许随着途径和形式的大众化,文学正在放下高雅的身段,通过窄门,接触大众。诚然今日能完整地读完《追忆似水年华》的人不会比十年前多,但难道不是有越来越多的人在网络上创作自己的140字小说了吗?也许真的会有那么一天,诺贝尔文学奖被颁发给一名微博小说天才。那,我相信,也仍然是文学的盛事。(By
莫生)
(原文见《时尚先生esquire》2010年8月号【往来】)
关于度假小说
《遇见僵尸》
读完《遇见僵尸》后的第一感觉是,赶紧去我家门口种上一排高坚果。合上读本思忖片刻,又为作者的无聊和有料暗笑一场,说起来文学也就该是生活之上的另一层生活,充满妄想、异端和构建全新语言系统的小心思。而最终我想问的是:作者憋了半天的那泡尿,最后到底撒掉了没有啊?(By 慕容垂)
微博小说
我私下里认为微型小说,胜在微型,也胜在小说。因为作为小说,一定要有吸引力,而微型小说,又一定需要短小精悍。这起先生读本中的四篇微型小说,很有意思。第一篇会给人一种很有趣的感觉,又让人觉得很温馨;第二篇会让人觉得这就是所想所做嘛,没有什么,接下来的一篇就会让人摸不着头脑;而最后一篇完全是对话,让人读完了还有点意犹未尽,仿佛可以想象出那个场景。希望读本以后多推出一些这样的小小说,很有意思,读不懂的再读一次也不累,很有意思,嗯。(By 梁爽)
我们仍然在阅读

(原文见《时尚先生esquire》2010年8月号【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