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刊卷首】我还在阅读 KEEP READING


标签:
卷首小人书爱书新媒体普鲁斯特杂谈 |
分类: 【卷首】 |
卷首201007
我还在阅读 KEEP READING
BY 钭江明
当我为卷首语愁眉苦脸的时候,终于学会自己打字从电脑白痴华丽转型为微博狂人的张晓舟总主笔嘲笑我:不就一千字吗,十条微博而已。同时间,我回忆起连岳也这样说过,忽然意识到有一场革命已经发生了。
这只是我再一次意识到革命的发生。真正的革命并非一场而已,它会持续发生,并一再让你感受到它呼出来的热气。写作方式的改变只是这场革命的一个微小表征,而即使这个微小的变革也不仅仅是嗒嗒打字代替了沙沙写字,现在也包括了微博等新媒体带来的写作思维的变化。
把微博小说作为《先生》的度假小说特辑的一分子,志在掺乎,但背景却是一场持续的革命。当然我在此毫无拔高此举的意图,只是难免有些身在革命之中而不自知的感慨。
想起一句老话来:没有什么事物能够永存。这话说来也像是“革命”的一个批注。
小时候交日记作业,最常写的是读后感,每篇都以“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开头。那时候阅读与书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手抄本、小人书和流行小说卷曲的页脚,构成了我们最甜蜜的阅读记忆。然而从几何时起,读书不再是一个固定词组。读与书已经变成索绪尔的符号,能指与所指互不相干,如一对貌合神离的夫妻。你可以读手机、读电子书、读笔记本、读IPAD、读微博、读签名档……可以预见,将来书会越来越少,但人类阅读量的总和却肯定在增加。人们的阅读材质在变,阅读内容和习惯在变,创造阅读的的写字人也在改变,多少人临案不能就一札——他们除了签名,只习惯于拼音输入法。
这几年人文书店经营维艰与倒闭的消息接二连三,连三联书店二层“为应付房租,改装成咖啡馆”这样的消息也会让很多人忧心忡忡,怕爱书人无书可翻,无处可坐。但其实爱书人会越来越少,爱阅读的人却只会增多。以后应该更多见窝在沙发座里捧着手机、IPAD的人。而他们专注的神情,跟我们略带伤感的美好回忆里那些坐在台阶上读书人的面部表情一样动人。
没有什么事物能够永存--但,我们仍然能够在变革与动荡中发现永恒。比如人类在阅读时不自觉呈现的专注神情。
就像十年前视若珍宝的卡带已经退磁,“纸飞墨香,辞赋满江”的歌谣也早已数码化,但这并不妨碍你聆听的喜悦。迷恋黑胶与熬夜下载MP3的人们殊途同归,哼唱着同一首歌;就像新媒体的出现让杂志与互联网,甚至游戏和电影的界限模糊,阅读变得更欢快,更轻易,但阅读的热情没有消失。一只食指在玻璃屏幕上指点,与儿时翻阅小人书的欢愉其实没有本质上的差别。
就像短信替代了情书,等待短信的焦虑与等待情书的焦灼并无二致,爱情的忽甜忽苦耽精竭虑没有变。
的而且确,我不得不预言,普鲁斯特长河式的诉说大概会在我们这个以及将来那个时代消逝,然而“人类的永恒的孤独感”不会消失。多年以后,或者我们会惊奇地发现某个宅男耗费一生敲出的微博,亦建起了一座时间的教堂,其对人性的描摩与普鲁斯特截然不同,却一样精当妙绝,叹为观止。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名单里不一定有他,但文学的历史却由他翻开新的一页。

-
0(0%)
-
0(0%)
-
0(0%)
-
0(0%)
-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