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时尚先生寻人启事窑工顾甜睿新浪微博 |
分类: 【卷首】 |
Please Foreward This
请转发……
文 钭江明
我迷上了微博。一种每次只能发140 字的玩意儿。
起初我上饭否,后来不能饭否了,就去Twitter,还去一个一会儿叫“嘀咕”一会儿叫“火兔”的微博网站。不过这两个微博上得人很窘迫,上上下下,写微博就像在沙尘暴中说话,前言不搭后语。后来终于到了新浪微博,这里的管理员很辛勤,我也就虽不满意但却放心地在这里扎下了根。
微博天生适合懒人和话痨。如果你是话痨,你可以像唐僧一样说话,不但没人掏出金箍棒打你,还可以赢得越来越多的“粉丝”关注你。但即使你是个懒人,你也可以很好的享受它。只需要转发那些话痨就好了。
你看,现代世界真是越来越会讨好我们了。你对传统媒体不满,就有人发明了博客,让你自己做个媒体,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写博客不够方便,不够互动,就有人接着发明了微博,你每回只需要写140个字就好了。连微博都懒得写,只需转发,你仍然能完成一个微型媒体的传播使命。
别误会,我并不想表扬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到处是枯草,到处是烂泥,到处是骟马。我本来想说的是,即使障碍重重,只要你愿意,你仍然能够轻而易举地完成一次有效的传播。
我真的就发现了很好的例子。有一天,微博里在大规模地转发一个叫顾甜睿的4 岁小女孩的寻人启事。虽没抱什么希望,不过我还是转了。但意想不到的是,隔了一天,顾甜睿找到了。奇迹!炒作?!
要是评选现在中国人最爱用的词,“炒作”应算其一吧。世事混沌,只要盖上“炒作”的戳似乎就不必操心,尽管冷眼旁观了。而就顾甜睿的案例来讲,人家孩子丢了,你却在这捻着胡子沉呤是否炒作,血未免冷了些。转贴这么简单的一个动作,你为此付出的成本几近于零,相反,有一个机会摸摸自己的心跳,既算是炒作又如何?若不是炒作,如何争取最广泛的人群关注?若无广泛的关注,奇迹的发生又该多么渺茫?
顾甜睿之后,新浪微博又增加了一个新的ID,叫寻找窑工袁学宇“。袁学宇,15岁时被劫往山西。父袁成两年来一直坚持寻找,其间解救出大量青少年奴工,但自己的儿子却始终未能找回。小宇的奶奶现罹患癌症晚期,渴望见孙子一面。”
我决定每天转发一次这条微博,直到袁学宇找到为止。
根据有关“专家”的意见,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网瘾”患者。上期我们的《先生读本》有一篇讲现代社会的时间碎片化问题的文章令我深有感触。网络在杀死我们时间的过程中,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沉沦于茫茫的信息海洋,宋祖德抑或德艺双馨,无效信息此起彼伏。而完成一则寻人启事的转发,至少是在传播一条有意义的信息。这种情形类似于从前一位英年早逝的朋友对我说过的话:“如果这世界是一个大大的臭水沟,而我只是一滴清水的话,我也要投身进去,冲淡它!”
以此类比转发微博这种微事(实在是比小事更小,你付出的只是一个点击),当然一定是言过其辞了。有时候我会觉得自己像是一只蚂蚁来到巨人的世界里,把每样微小的事物都当成了伟大的呈现。“价值”这个词,面对兼具信息爆炸和信息闭锁两面性的世界,常常有如濒危动物,这勉强可以自我解释我总容易跌入抒情主义的泥淖的原因(比如我在本期《时尚先生》的往来,把宣传了一下周云蓬的音乐盲童计划就宣染成了“长久的感动与骄傲”云云)。
我真的应该学会平静地去完成这些微小的自我期许。那么让我轻描淡写地提一笔《时尚先生》这期寻找中国设计力量特辑。上期“中国60 个新希望”专题导语里,我们“希望合上《时尚先生》的时候,就是你出发寻找的时候。”其实,在10 月号还没出版的时候我们的编辑已经又再度出发去寻找了。现在,当他们把寻找到的成果平摊在我桌前时,我承认我又没出息地有些激动和澎湃。不过我来不及拥抱我亲爱的同事们,他们现在又出发去寻找了。
《时尚先生》一直在做的事,无非就是寻找这个世界里值得珍视的价值。读完这期,如果你喜欢,不妨把杂志顺手递给你身边的人,价值的增殖事关你的这一次微型传播。
回信请寄:esquire.cn@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