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体验及创意 |
中国人的城市有自己的建筑风格吗?五六十年代的苏联式建筑,七八九十年代的钢筋水泥,二十一世纪的洋建筑垃圾...
惟有乡村保留了一些自己的建筑风格。
我家原来有一排瓦房,典型的徽式建筑,粉墙黛瓦。夏天赤脚走在清凉的堂屋内,舒服极了,下雨的晚上,听到雨滴打在瓦片上,那优美的旋律,催我入眠。
傍晚时分,放学回家,在太阳还没有落山之前,看到村落里每家每户袅袅的炊烟,心里有种回家的心切。
我家的门口有一条小河,夏天钻到里面游泳、捉鱼捉虾;夏天的江南,池塘里、河里的水满了,开始划着小船采菱角;晚上青蛙咕咕的叫着,家乡的夏天就这样来了。
村子的门口有一个土地庙,土地庙的旁边有两棵两个大人才能包住的柏树,听老人说已经有几百年历史了,是我们的先人迁到这里就栽下的,有一年的春节,临村的人过来没有打招呼砍了一棵树的树枝,为了做唱戏用的关公长刀,虽然那棵树依然健康生长,但从此我们村与他们村很少来往。
在我12岁上初一的那年,家里开始在老房子前面盖了一栋两层6间的小洋楼,前面建了个院子,是仿苏州园林风格设计,父亲找人写了勤乐园三个字,在院门上面。
当时盖楼房的目的是准备为我结婚用的,这是我们当地考察对象的重要指标之一。
可惜自我上高中起就离开家乡,在外地上大学,在外地工作,当我被问起你的家乡在那里时,我回答道:农村的。别人说你不像啊?就是城里人啊?我呵呵笑了一下,说:你认为农村人的标准是什么?
小时候,夏天的隔楼还是很闷热的,我脱掉衣服,只穿个裤衩,抬着锅巴爬到阁楼上翻书,母亲叫我吃饭我才下来,那是什么书都有啊,当时看的最多的就是《儿童文学》和各地的青年杂志,那段岁月对我一生都受益匪浅。
最近我一个的同学告诉我他在搞房地产,我问他你不是去瑞士了么,他说他又回来了,看到国内此行业风风火火,他也想试试,他的企业是注册在英属维京群岛,目的是为了博得一个外企的待遇。
现代中国真的要自立、自主,必须发扬中国文化,洋为中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