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声、雨声、节拍声......声声入耳 ——中芭“2016年高雅艺术进校园——走进宁夏大学”侧记

标签:
文化中央芭蕾舞团 |

我们特别愿意称我们这只年轻的队伍叫做“走芭小分队”,无论人多、人少,无论是“坚挺的中坚力量”还是“活跃的新生代力量”,一旦承担了“高雅艺术进校园”的演出任务,就成为了“走芭小分队”的一员。
9月20日,“走芭小分队”来到了传说中的“塞上江南”——宁夏银川。演出的第一站,我们走进了宁夏大学。这一站的演出似乎可以用几种声音来概括,虽然用声音来记录芭蕾舞演出有些奇怪,但是这些声音的确是贯穿了我们整个演出,且声声入耳,又入心。
“风声、雨声”
风声、雨声可谓是全程伴随着我们演出的准备工作。抛开早出晚归的舞美队不说,演员进剧场排练时间,那时风和日丽,剧场后台的工作门大开,框住的是满屏的生机:阳光、绿地。风声似乎只能从摇曳的柳条那里才能看到。而后,秋雨突至,霎时风起、云涌,风声、雨声贯穿我们练功、走台、吃饭、化妆的过程,在我们为追求更高的演出质量而精雕细琢的几小时里,已足够天变回脸了呢!
“节拍声”
“走芭”像一个神奇的盒子,对于“来自远方的同学们”或者说“来自远方的演员们”,进入到盒子,互望彼此是那么的“神秘而陌生”。然而,大家的在同一盒子里的交流总会因为一点“莫名的默契”而变得奇妙而有生动。
此次在宁夏大学的演出,这“莫名的默契”便是节拍。当演员们在舞台上练功时,此次“走芭”的主讲人、剧团优秀青年演员刘琪数着节拍、讲着动作,当音乐起,飘来另一频道的“1、2、3、4、5、6、7、8”强势来袭,盘旋在上空,游走于灯与吊杆之间,不绝于耳。
有人猜楼上是舞蹈团、有人开玩笑说楼上是KTV,可据笔者的“实地勘察”,楼上实际上是一群乒乓球社团在做热身运动!不管怎么说,“国球”与“中芭”在八拍的节奏上还是“心意相通”的。宁大的同学们与中芭“走芭小分队”的演员们,就这样在舞台上方,用节拍对话着!
“掌声”
掌声似乎是演出的孪生兄弟,我们感谢观众们支持与鼓励。
这晚,当灯灭光熄,《古典女子四人舞》音乐响起,掌声第一次响起,观众席一个个摇晃的手机灯连成片,仿佛即将开始的是一场演唱会,如此“粉丝”恐怕在芭蕾舞演出中也是难得一见。
各种声音记录了我们的一场多彩的演出,这些声音如同一个个美妙的音符成为我们演出生活的BGM(背景音乐)!这就是我们在银川的首场演出,一群年轻的人儿们,哼着年轻的歌儿,寻找着工作中的乐趣儿——练功、走台、排练、演出,听着风声、雨声、节拍声、掌声……声声入耳,声声悦尔!
撰稿:程新然(中芭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