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曲目、双重内涵 ”—— 中芭交响乐团成功登台国家大剧院“第五届交响乐之春”

标签:
文化中央芭蕾舞团 |


2016年4月16日19点30分,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参演国家大剧院“第五届交响乐之春”活动的主题音乐会在音乐总监、首席指挥张艺的带领下于国家大剧院音乐厅如期举行,早在演出前两天本场音乐会的门票就已售罄,这场名为《中俄法的碰撞》的专场音乐会具有内容丰富、主题鲜明、社会影响深远等诸多特征。
当晚国家大剧院音乐厅的舞台上,中芭交响乐团的演奏家们精神饱满,开场曲目《十面埋伏》中七个乐段的音乐连接十分顺畅,打击乐在演奏《列营》和《出征》段落的表现尤为出彩,节奏和力度平衡方面十分出色,让现场听众亲身体味到了在我国古代战争中,冷兵器时代时两军对战的恢宏之势。而乐团在《升帐》和《埋伏》段落时,钢琴和竖琴的配合及用钢琴手法表现古曲《十面埋伏》中琵琶的轮指技巧演奏得异常精到,大提琴在《楚歌》一段中的独奏对中国民族音乐中阴郁悲凄的独到理解以及铜管声部在演奏最终的《胜利》场面时侧重音量和音色控制的色彩渲染,也让已故作曲家王树先生的这部交响叙事曲再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观众面前。指挥家张艺在大学期间就对这部作品情有独钟,经过他多年在如何用音乐的形式表现历史战争中千军万马的气势磅礴和军中将帅的巧妙机智等方面的仔细研究,终于在国家大剧院“第五届交响乐之春”的舞台上为观众们交上了满意的答卷。
著名的小提琴家吕思清无疑是当今国际乐坛上最活跃的杰出中国小提琴家之一,作为夺得国际小提琴艺术最高奖项——意大利帕格尼尼小提琴大赛金奖的东方人,他那美妙绝伦、激动人心的琴声传遍了世界各地。4月16日晚,在《中俄法的碰撞》主题音乐会的上半场他与指挥家张艺和“芭交”共同演绎了法国杰出作曲家圣桑的《b小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三个乐章的演奏一气呵成,既能流露出他作为音乐家深厚的文化修养又不失时机地表现自己高超的演奏技术。在第二乐章优美的船歌中,乐团木管乐器的吹奏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了在轻舟荡漾的湖面上泛起的那一波波涟漪,而在第三乐章的结尾时铜管声部也能发出洪亮又不失华丽的声音。在协奏曲过后吕思清还返场演奏了一曲《帕格尼尼A大调奏鸣曲》,再次让观众们沸腾起来、掌声雷动。
音乐会的下半场,乐团在演奏俄国著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G大调第三管弦乐组曲》时着实让大家领略到了指挥家张艺及“芭交”全体演奏家的实战能力,这部作品中的许多部分风格上属于芭蕾音乐,而在结构和时间上又堪比一整部交响乐,所以安排在下半场演奏既是对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作为我国唯一一支职业演奏芭蕾音乐乐团的检验,同时仅这部组曲的就包含了12段音乐,演奏强度也考验着指挥家和演奏家们的体力和耐力。令人赞叹的是,当晚“芭交”这些勤劳务实的演奏家们在指挥家张艺的带领下将这部组曲非常完整地呈现了出来,《忧郁圆舞曲》中弦乐散发出的独有的细腻音色和《谐谑曲》中木管声部勾勒出的独具个性的明快色彩,反映出了音乐总监张艺多年来在乐团训练方面悉心、创造和严谨的态度,而在第四部分《主题与变奏》的大段的小提琴独奏中乐团首席王小毛博士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乐器强大的控制能力都伴随着音乐慢慢凸显出来。
音乐会的最后以演奏我国著名作曲家李焕之先生脍炙人口的《春节序曲》结尾,许多观众一听到旋律就禁不住响起了掌声,现场气氛顿时一片欢乐和谐。很多观众并不知情,4月17日芭交即将投入中央芭蕾舞团《罗密欧与朱丽叶》全剧在天桥剧场的合成中,本场音乐会演出前的排练也与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全剧共两个多小时音乐的排练交叉进行,因此,本场音乐会演出的成功无疑又让我们不得不对指挥家张艺和芭交的演奏家们多加一份崇敬。
值得一提的是,本场音乐会的观众席中还坐着180名“特殊的观众”,他们就是受中央芭蕾舞团的邀请而来的北京市西城区半步桥小学管乐团的师生和家长朋友们。自2014年起,中央芭蕾舞团就欣然加入到了“高等学校和社会力量支持北京市小学体育、美育发展工作”之中,并一直在“高参小”活动中走在众多文艺团体的前列,目前中芭共与北京市西城区和丰台区的四所小学达成合作。在本场音乐会开始排练的第一天,冯英团长就带领中芭音乐总监张艺和交响乐团的部分演奏家造访了半步桥小学。冯英还作为该校名誉校长对半步桥小学管乐团的师生和家长发出了本场音乐会的邀请,指挥家张艺随后还为学校管乐团的同学们提前进行了音乐会的导赏讲座,用与学生互动的形式来传授音乐知识,受到了在场师生的热烈欢迎。
2016年4月16日中芭交响乐团的音乐会主题鲜明、内容丰富,“芭交”不但作为国家级交响乐团连续五次参加国家大剧院“交响乐之春”活动,还作为高雅艺术的传播者,代表中央芭蕾舞团作为社会力量参与到对北京市学生美育发展的工作中去。这无疑又让当晚的《中俄法的碰撞》主题音乐会在成功举办的同时具有多重的内涵,这真是一场令人兴奋的演出!
撰稿:李博/审稿:孙元娜/摄影:张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