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芭蕾创意工作坊》系列专访之《彼时此地》编导李俊、李旸、苏洋
标签:
文化中央芭蕾舞团 |

每年春天,中央芭蕾舞团“创意工作坊”就像一个美丽的约会,总是如约守候着喜爱她的朋友们、守候着关心支持中国芭蕾的广大舞迷们。今年4月1日至3日,《第七届芭蕾创意工作坊晚会》即将在北京天桥剧场与首都观众见面。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台晚会上的6部作品,我们将陆续推出每部作品及其编导的系列访谈,敬请关注!
李俊:
我们的作品叫《彼时此地》,一共分为三个部分:古代、近代、现代。这三个部分又是以我们三个不同年龄段:70后、80后、90后的视角共同来完成的。
这部作品来源于我们在陕西的采风。历史就像一个大车轮,滚着时间在走,而陕西给我的感觉就像是被车轮碾的最重的一个地方,那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我负责的是古代,关于“汉唐”这一部分。一方面,中国最繁华、最鼎盛的时期就是从这里起始的。由于“汉唐舞”在近几年也是开发的比较全面,所以我们也请了老师来教授一些“汉唐舞”的基本形态、手势、步伐等舞蹈语汇。然后我再将这些基础的元素改编到芭蕾舞里面来,用芭蕾的演绎方式来跳“汉唐”。我创作的时候,有点像在跟古人对话的感觉。我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就平实地表达出什么,没有去赋予它更宏伟的意义。
我希望这部作品能够给大家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因为这是三个不同的角度在讲述着同一片土地上发生过的事情。希望大家看了这部作品以后能够对中华文化产生新的兴趣和观察角度。
李旸:
在《彼时此地》中,我负责的部分是近代。去年,我们去陕西采风,在我下车的第一时间就听到了陕北民歌《白马调》,它唱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当时,我心里就有想要把它创作成为舞蹈作品的愿望。冥冥之中,我觉得这趟行程中所有的一切都是在为《白马调》做准备。
我的这段舞蹈主要描绘的是,当女主人公妹妹穿上了嫁衣,披上了红盖头,奔向她的哥哥时,发现哥哥已经穿上了戎装。舞蹈采用的是一种倒叙的形式,先描绘了一幅满眼硝烟的战争场面。当最后获得了胜利,把红旗插在了最高的山坡上时,所有的士兵看到的是红旗本身,而只有哥哥从这摇曳飘摆的红旗之中联想到了妹妹的红盖头。当所有的胜利属于我们时,也应该重新审视面对战争带来的伤痛。所以,我是从我的角度去讲述革命、战争的多面性。
我认为有一种东西是大家共有的,有时候“极致”这种东西在表象层面是一样的。身处那个时代的他们,都为那个时代去承担了一些本不应该他们承担的东西。作为一名艺术工作者,我希望通过舞蹈的方式,将这些在大时代中奋力拼搏的情感重新表达一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是否可以得出最想要的那个结果......
苏洋:
当我在华清池旁,听导游讲到“贵妃醉酒”时,突然想到“孤独”这个词,并从中产生了共鸣。杨贵妃排解孤独的办法是借酒浇愁,那我孤独的时候该如何呢?带着这个思绪,我将话题展开,编创了《彼时此地》现代部分的舞蹈。
在人们的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孤独、彷徨、迷茫和不知所措。所以,我编创的现代部分想传达的初衷是,走进内心世界孤独、迷茫的人们,让他们看到彼此的影子,与大家产生共鸣。孤独不可怕,如何去面对它才是最重要的一点。当遇到困难和孤独的时候,我希望我们能收拾好心情、坚定信仰、迈向人生的新征程。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中央芭蕾舞团的“芭蕾创意工作坊”,这个品牌在我心中就像是一个巨人的足迹,每一届都承载着我们中芭人在当下社会的感触,我很荣幸能够加入其中!
采访整理:邱爽/审稿:孙元娜/摄影:时任





《第七届芭蕾创意工作坊晚会》
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传承发展计划——中国民族音乐舞蹈扶持发展工程扶持项目
制作、演出:中央芭蕾舞团
艺术总监、总策划、制作人:冯英
总导演:费波
编导(按姓氏笔划排序):王思正、王琪、李明、李旸、李俊、李敏(特邀)、苏洋、周兆晖、费波、奥肯·达恩(特邀)
作曲(按姓氏笔划排序):天夫(特邀)、冯金硕(特邀)、阿言(特邀)、赵楠(特邀)
舞美设计:刘钊、王铎、刘辛
灯光设计:刘钊、郑岫岩
服装设计:岳松山、米浩瑄、李昆(特邀)
化妆造型设计:徐彬
《征程——第七届芭蕾创意工作坊》
时间:4月1-3日 19:00
地点:天桥剧场
票价:500、300、200、100、50元
中芭售票电话:63512631
18510740031
联系人:秦先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