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心共筑鹤舞魂”——《鹤魂》系列专访之作曲沈逸文

标签:
中央芭蕾舞团文化 |

《鹤魂》讲述的是一个中国的故事,在作曲上既要突出中国的民族性,也要具有国际性,这是我在创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调。
对于创作,我觉得既需要灵感,也需要外力。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对自己真诚,很多时候不能太考虑外界的因素。什么样的音乐能够触动我,是非常重要的。写完的音乐首先要能感动我自己,然后才能传达给乐队演员和芭蕾舞演员,最后才能传递到观众中去。如果我自己在第一手的时候都没有被自己所写的音乐感动,那何谈感动观众。
写舞剧音乐和写其他音乐的体会很不一样。首先,舞剧是舞台艺术,它的戏剧张力和普通音乐是完全不一样的。在写舞剧音乐的时候要有画面感,比如:养鹤保护区的画面感、毕业舞会的画面感,暴风雨的画面感等等。等写完之后,再通过导演、舞美等把音乐从听觉艺术变成视觉艺术,最后形成视听交相辉映的舞台剧。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过程。
在创作过程中,有一个比较大的挑战就是:我、马聪、张镇新我们三个主创处于不同的时区中。虽然我跟马导都在美国,但是我们之间坐飞机都要5-6个小时,而且还有一两个小时的时差,所以我们三个在一起碰撞、创作的时间都相当宝贵。虽然现在的通信非常方便,但是有时候在电话和微信上的交流跟面对面的交流还是很有区别的。所以,我们一是希望能够更加频繁地进行交流,一旦有什么想法能在第一时间进行沟通和反馈;二是希望能在交流的时候尽可能地将问题考虑的细致和彻底。这样,能为我们的创作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调整,如果我们在前期创作考虑的越细致,后面的返工就越能降低到最小。
对我来说,创作《鹤魂》是有一定压力的。因为中芭近年来的原创作品都邀请的是郭文景老师和陈其钢老师这样世界级的大腕。现在,这部作品交到我身上,深感担子很重。但是,就像冯团所说,这部戏是大家集体的创作,我们拥有集体的智慧。所以,跟芭蕾舞团合作是非常愉快的。
最后,希望9月份能给大家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们这部芭蕾舞剧《鹤魂》!
文字整理:邱爽/审稿:孙元娜/摄影:时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