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幕后英雄”致敬!——记中央芭蕾舞团“高雅艺术进校园——走进芭蕾”西藏首演

标签:
文化中央芭蕾舞团 |
中央芭蕾舞团“高雅艺术进校园——走进芭蕾”西藏之行短短10天的旅程已经结束,留下了太多美好而永恒的记忆。中芭首次赴西藏演出的成功,离不开一群可爱、敬业、执着而坚强的“幕后英雄”的辛劳与付出,中芭是一个团结、奋进、吃苦耐劳的团队。我们的摄影师也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了此行“幕后故事”的点滴瞬间。
2015年6月16日上午,从踏上海拔近3000米的西藏林芝米林机场第一步开始,中芭“高雅艺术进校园——走进芭蕾”演出队开启了一个历史时刻,他们要把芭蕾之美送上“世界第三极”,让芭蕾之花绽放雪域高原。
随着为期一个月的中芭南巡演出任务的圆满结束,参加西藏“走芭”之旅的部分演职员在芭蕾大师徐刚的带领下马不停蹄从广州飞抵西藏林芝。徐大师在抵达短短三个小时后便精神饱满地投入工作,一丝不苟地指导演员排练、走台。
音响师赵鹏飞从广州抵达林芝后,放下行李直接赶赴学校,没有一分钟休息,提前把音响调试完毕,确保当天下午的彩排。
服装师和晓欣和藏族学生志愿者一起,为演员们熨烫整理演出服装。
随行医务人员袁建、王刚在自己与高原反应抗争的同时,在演出现场随时为演员治疗高原反应引起的头疼,悉心指导演员吸氧。
团部工作人员在王勇才副团长带动下,协助舞美队工作人员撕地胶上的胶条,“关键时刻”齐上阵,个个战斗力满满。
尽管高原反应时刻困扰着中芭年轻的舞者们,但站上舞台,他们的动作依旧是那么整齐划一,拿出最饱满的精神状态,一丝不苟进行练功、走台。
6月20日中午,演出队抵达拉萨后,由于酒店尚未收拾和打扫完毕,为了让演员们早点吃饭、休息,团部人员在酒店大堂整理、核对行李,分头送到房间。
在演出前,中芭交响乐团弦乐四重奏成员在舞美技术人员和摄像师张一的协助下调试话筒。从北京飞抵拉萨的第二天,音乐家们在还没有完全适应高原反应的情况下就登上舞台,圆满完成了在拉萨的首演。
演员们在演出间隙吸氧。尽管舞蹈时巨大的耗氧量让高原反应更加剧烈,但她们还是以笑容乐观面对,把白天鹅最优雅美丽的身姿留给观众们。
王勇才副团长等走上舞台,激动地向临阵救场演出并感动了所有人的青年演员王思正表示感谢,祝贺他“世界屋脊”首演成功。王思正疲惫的笑容中透出一丝欣慰与释然。
带队老师李宁和项目负责人高虹手持氧气瓶让演员吸氧以缓解不适,此情此景牵动着在场每个人关切的目光。
“现场办公”的“战地工作者”们,用文字与图片把西藏之行的欢笑与汗水、感慨与感恩分享给更多关注中芭的朋友们。
要问在雪域高原跳芭蕾,最难忘的东西是什么,也许可以列举许多,但有一样东西是必不可少的:氧气瓶!
从抵达第一刻就坚守在岗位上,用手中的相机、摄像机记录下此次西藏之旅点点滴滴的摄影师刘阳老师和张一。
至此,“高雅艺术进校园——走进芭蕾”西藏之行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但这次旅程中的点点滴滴将留在每一个中芭人的记忆深处。这支年轻、可爱、充满活力又坚韧不拔的队伍只是无数中芭人的代表,他们每一个人都是可敬的“幕后英雄”;而“高雅艺术进校园——走进芭蕾”西藏之行,也只是中央芭蕾舞团完成的无数次巡演任务的缩影,2015年之夏,中芭成功赴西藏首演必将载入中芭的史册。
值此“高雅艺术进校园”开展10周年之际,让我们借中芭首次西藏之行的圆满成功之际,共同祝愿中芭“高雅艺术进校园——走进芭蕾”的下一个10年,脚步更加铿锵、坚定,继续将芭蕾艺术的美丽与热情挥洒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带给更多的高校师生!
撰稿:马小然、蒋山/审校:孙元娜/摄影:刘阳/部分照片提供:蒋一然(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