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大海,春暖花开——《红色娘子军》保利院线巡演圆满完成

标签:
《红色娘子军》保利大剧院中央芭蕾舞团文化青岛大剧院 |
(一)为城市环卫员起舞——记青岛公益专场演出
青岛,地处黄海之滨,素有中国“品牌之都”的美誉。凡是来过青岛的人,都对这座拥有众多国内外知名品牌的城市市容有着深刻好评:碧海蓝天,干净整洁,绿化有序。如此魅力的地方,是靠城市美容师——环卫工人的辛勤工作换来的。6月28日下午,在青岛市市政局崂山区环卫所的大力支持下,中央芭蕾舞团在青岛大剧院为城市环卫工人奉献了一台公益专场演出,为城市环卫工人起舞。
前来观看演出的观众,大多是环卫部门的退休职工和家属。用一位老环卫工人的话来表达他们的心情:“我们当年参加工作的时候,来剧场看演出是件不容易的事情。我们大多是在上班前或天黑以后打扫城市街道,运送社区垃圾,尽量不给市民造成不便。所以,进剧场看演出,从来就没想过。”虽然是环卫工人,但是对艺术的喜爱与追求,同样让一些普通人成为中芭的铁杆粉丝。有几位老先生在2011年就亲临剧场看过中芭的《红色娘子军》,这次再次来观看。
青岛文联的一位干部说:“讲述《红色娘子军》所反映的那段历史,仅有电影是不够的。芭蕾舞剧,是以一种优美成熟的艺术表现形式,向普通百姓传达历史,传播美学。50年了,这样的作品历经千锤百炼,依然屹立在中国的舞台上,说明这样的作品是真正的经典,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我们的年轻人,应该静下心来到剧场看看,不但要了解过去的历史,还要看看50年前的艺术创作,梳理一下中国芭蕾艺术创作的脉络,看看过去,思考今天。虽然,我们老一代的人希望能保持原汁原味,但是现在年轻人的舞蹈技术技巧已经超越过去,那么作品的表现力也必将与时俱进,适应每个时期观众的欣赏水平。”
青岛一位普通的人民教师说:“今天,我们的孩子在家里消磨了太多的时间,电子游戏占据了他们太多可以利用起来的时间。像《红色娘子军》这样的作品,应该从小学开始普及,孩子们从中不但了解相关的中国历史,更要了解代表人物的精神和时代艺术的经典所在。把时间用在欣赏艺术,感悟艺术上,他们将受用终生。”
公益演出开始前,中央芭蕾舞团副团长王勇才代表中芭向前来观看演出的来宾和观众,表示慰问和感谢,并就《红色娘子军》做了简短的介绍。
29日下午公益场的演出阵容是:琼花由侯爽扮演、洪常青由张眺扮演、连长由鲁娜扮演、战友由张剑扮演、小娥由王晔扮演、小庞由郭啸天扮演、南霸天由周兆晖扮演、老四由刘凯扮演。这场演出对张眺来说意义非凡,这是他首次扮演洪常青的演出。首度演出,紧张的情绪是难免的,但是张眺始终保持稳定的发挥,获得了前辈们、老师们的鼓励和认可,伙伴们在演出后,纷纷拥抱祝贺。本场也是侯爽第二次挑大梁饰演全剧琼花,有鲁娜、张剑等中芭经验丰富的演员搭戏配合,侯爽本场演出沉着冷静,一气呵成。这场公益演出,充分体现了中芭以老带新的光荣传统。“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万龙孙绕凤池。”
作为城市的美容师,环卫工人每天都在去粗取精地美化着城市的面貌。作为文艺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去净化大众的精神面貌,有责任将我们的民族精神和国家气质以“出彩的形式”传播出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精致、高雅、灿烂、辉煌。
(二)做最鲜亮的绿叶——献给中芭群舞演员的赞歌
6月28日当晚的演出阵容,更是精彩纷呈,中芭“第五代琼花”的优秀代表同时出现在舞台上:朱妍扮演琼花、鲁娜扮演连长、张剑扮演战友;此外,姜维扮演老四,其他角色与公益场的演员阵容相同。6月29日下午,南巡演出的全体演职员,在王勇才副团长的主持下,就此次南巡演出做了简短的总结。总结会之后,各部门开始有条不紊地进入最后一场演出的准备中。
为期40天的保利院线巡演,有那么一批演员始终默默无闻、吃苦耐劳。每晚演出时,他们奔跑于台前幕后,抢妆换装,有的演员在这部经典作品里,一人串演多达6个角色,他们就是中芭不可取代的群舞演员。“十年一剑”,从《红色娘子军》的战士里走出来、从群众演员的行列里走出来的人,毕竟屈指可数:郑宇饰演小庞、李洁和侯爽分别饰演琼花、张眺饰演洪常青、孙晓倩饰演小娥;“十年一剑”,在这部经典里,更多人只是一个角色、一个位置,无名无姓。他们是剧中的绿叶,烘托主要角色红花般的魅力,凸显主要角色英雄般的力量。“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知道我必须做一片绿叶,那也要做最鲜亮的绿叶!”这是中芭一名群舞演员的心声,也代表了所有群舞演员的胸怀。
青岛的演出,是《红色娘子军》首演50周年保利院线巡演的最后一站。两晚演出座无虚席,掌声频频,喝彩不断。每晚都是多次返场谢幕。6月29日晚,青岛籍演员李洁担纲琼花。她将收到的数捧鲜花,全部送给亲密合作数日的伙伴们,感谢观众的深情厚谊,感谢伙伴的倾情奉献。鲜花和掌声,属于每一个为此次巡演无私奉献的有名与无名的群舞演员,属于台前幕后的所有演职人员!
(三)向着胜利前进
1964年9月26日,年轻的中国芭蕾舞台上诞生了一部让世界为之耳目一新的、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风格的作品,《红色娘子军》。这部作品从诞生之日起,至今已经整整走过了50年。在这50年的岁月里,《红色娘子军》从天桥剧场的舞台走上电影大屏幕,从首都北京走向全国各地,甚至登上了世界芭蕾最高的殿堂——巴黎歌剧院,走进世界人民的视线里。
今夏,中央芭蕾舞团携“镇团之作”开启纪念《红色娘子军》首演50周年全国巡演之保利院线巡演。从5月19日至6月29日,途经深圳、重庆、武汉、温州、宁波、无锡、泰州、昆山、合肥、潍坊、青岛等七个省市11座城市,上演了22场《红色娘子军》和4场《小美人鱼》,近三万观众观看了此次中芭巡演的演出。
2009年1月,法国《费加罗报》曾这样评价这部中国民族芭蕾的开山之作:“舞台上,这支充满生机活力、英姿飒爽的‘穿足尖鞋’的中国娘子军,脸上自始至终都流露着热情洋溢的微笑,她们淋漓尽致地展示着中国民族艺术的魅力。”愿中央芭蕾舞团的“娘子军连”不断壮大,秉承着中芭精神,将这部中国芭蕾经典代代相传,向着未来50年胜利前进!
撰稿:金玲/审稿:蒋山、孙元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