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美人鱼“漫游”江城武汉——对话芭蕾舞剧《小美人鱼》

标签:
保利院线巡演小美人鱼中央芭蕾舞团琴台大剧院文化 |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在全世界儿童的节日里,安徒生笔下的“小美人鱼”随着中央芭蕾舞团,告别山城重庆,顺江而下,畅游到了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江城武汉,在琴台大剧院上演。
充满阳刚之气的琴台大剧院坐落在汉水之滨,月湖之畔。“小美人鱼”以梦幻的色彩、大海的旋律,向武汉观众诉说她那热烈而凄婉的爱情传奇。
德国汉堡芭蕾舞团艺术总监、当代芭蕾艺术巨匠约翰·诺伊梅尔大师,将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改编成芭蕾舞剧《小美人鱼》。6月1日武汉首演当天,我们和先后饰演过“小美人鱼”的三位女主演、冯英团长、以及中芭舞美队的部分成员对话,聆听“美人鱼”的心声:
德国汉堡芭蕾舞团演员林雪专访
问:林雪,你在德国第一次饰演小美人鱼是什么时候?你的感受是什么?
林雪:我的首演是2014年1月。我第一次演小美人鱼的时候,就没有把自己当作人来表现,而是一条鱼。作为鱼,当我(鱼)第一次看见王子的时候,肯定和普通人看见王子是不同的。因为我是鱼,对外面的世界特别期待,对外面世界的感觉肯定是和海底世界完全不同的。我爱上王子和人爱上王子也是不同的,看见王子和公主在一起的伤心痛,也是和人的伤心痛不同。我一直比较清晰地把握着这一点来塑造人物。
问:小美人鱼家喻户晓,在舞台上的时候你如何处理音乐、展现服装?
林雪:我认为在舞台上音乐最重要。我一边跳舞,一边感受音乐。《小美人鱼》的音乐现代,节奏快慢有很多变,还是要在音乐当中塑造这个形象。小美人鱼的服装是很独特的,有长长的鱼尾。刚开始要适应很长时间,毕竟不舒服。但是,团长说,这两条腿就是你最美最美的鱼尾,你就要把它毫无瑕疵地展现出来,我大概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去习惯这件鱼尾服装。
中央芭蕾舞团首席主演王启敏专访
问:启敏,一周前在重庆的《小美人鱼》演出,是你受伤一年后的回归。膝盖恢复如何?
王启敏:我的伤是膝盖下面的韧带断了,当时断裂的时候,声音很大,整个教室都能听见。目前里面有钉子,手术后一年多了,这期间几乎没有特别的休息。在家恢复两个月后,就去做体育康复训练,大约有五个月左右。然后,开始把杆恢复训练。目前把杆动作能做完了,就是不能单脚跳。《小美人鱼》里没有太多跳,所以,我想试试。但是在第一幕里,有很多跪地的动作,我在演出的时候,因为有服装遮掩,里面都是带护膝完成动作的。如果不带护膝的话,伤口刚好,因为取的是髌骨下面的韧带,以后只要跪,膝盖就像针扎的疼痛。
问:这种感觉是否帮助你去诠释小人鱼变成人后,每一步都像“走在钉子上”的感觉呢?
王启敏:我觉得是可以借鉴的。我受伤后第一个月,一直没下地。下地就要拄拐杖。一个月后,左脚踩地时的感觉就是针扎一样。这种感觉与小美人鱼似乎是非常相同。可能因为这个经历,让我更能感同身受,借鉴到表演上来。
问:重返舞台演出的感觉如何?
王启敏:一般好久没演出,多少会有紧张感。但是我重返舞台的第一场,却让我感觉自己一直没有离开过舞台,状态还在。因为有伤,大脑反而清醒冷静了许多,知道每一步该往哪儿走,该放哪儿。
问:如何看待芭蕾的技术和表演的融合?
王启敏:芭蕾的技术是不可缺少的,光有技术没有艺术的感染力,还是有很大差距的。芭蕾对演员来说是有青春的,不可能技术状态保持得一直很好。为什么是艺术家?不是他的技术有多好,而是艺术造诣有多高。
中央芭蕾舞团首席主演朱妍专访
问:《小美人鱼》舞剧中难度最大的表演是什么?
朱妍:是表现鱼的尾巴。第一,因为你要时刻很小心,注意脚底的步伐,不能把自己绊倒。第二,你还要表演得很自如,不能因为这条尾巴,连路都不会走了。我们专门做了一条和正式演出一模一样的服装,大概用了一个半月来适应演出服。最后,我们开玩笑说,中国古典舞里,有水袖,利用胳膊来延长表现力。《小美人鱼》的编导,将这个思路用在了腿上,道理是一样的。
问:《小美人鱼》在你所饰演的剧目中有何独特型?
朱妍:多年来自己跳的这么多作品之中,我体会《小美人鱼》的独特性在于这是非常人性、非常纯真的一部戏。它没有太复杂的东西,但是讲的内容非常深刻。中芭之所以要上演这部舞剧,也因为不管是怎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它要表现的都是心的延伸。
中央芭蕾舞团团长、艺术总监冯英专访
问:《小美人鱼》舞美方面的特点,以及为什么在武汉琴台大剧院演出?
冯英:约翰·诺伊梅尔大师通过舞美设计,把小美人鱼在海底快乐的生活与到人类现实的社会做了充分的对照:海底世界用简洁的造型设计,到了人类世界,运用轮船等设计表现。小美人鱼的面妆用绘画的手法来区分人类的常态,形成鲜明的对比。他的色彩运用非常鲜明:从简洁梦幻般的蓝色海洋,到真实的人类世界的红、粉、绿等。约翰·诺伊梅尔用现代表现手法去阐述对《小美人鱼》的理解。值得称赞的是,他集舞美设计、灯光设计、服装设计、以及舞蹈编导于一身。一个人进行众多领域的创作是非常了不起的。
问我为什么能来琴台大剧院上演《小美人鱼》?因为琴台大剧院设施完备能够满足该剧对吊杆的要求,为观众完美的呈现其独具魅力的舞美效果,这也是舞美设计的一部分。所以,不是随便一个剧院都能上演《小美人鱼》。武汉观众多么幸运啊。
舞美队工作人员专访
问:《小美人鱼》的音乐里,哪段会让观众记忆深刻?
音响师:因为这是一部纯现代芭蕾舞剧,所以它的音乐是一种现代表现风格,需要宣传或讲解,老百姓才能理解。其中,结尾诗人与小美人鱼灵魂合体那一段,主题比较鲜明,音乐、舞美与编舞融合的非常完美。这一段相信会给观众深刻的印象。
问:从灯光表现来看,《小美人鱼》的灯光设计有什么亮点?
灯光师:该剧的灯光表现力是非常丰富的,而且很多是在观众不经意间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随着剧情的节奏,观众对故事的理解渐变。看不到突变,约翰·诺伊梅尔大师对灯光设计非常用心。比如,当小美人鱼到了岸上,就是炽烈的阳光。那么大师为了表现炽烈阳光炙烤的环境,首先在天幕上做了一个太阳。这个太阳不是圆的,而是散射光线的太阳。灯光设计用四个千瓦的灯来制造太阳的效果。《小美人鱼》的独特设计太多了,这部戏就是给观众极大的空间去想象,回味无穷。
6月1日,在武汉上演《小美人鱼》似乎有着特别的意义,这是给武汉的孩子们一份清凉的节日礼物。武汉观众的热情远远超过高温的天气,将赞美化作满座的掌声和欢呼,回报给中芭的每一位辛勤奉献的演职员们。恰逢双节,祝天下所有的孩子们健康快乐!愿普天华夏儿女,端午节快乐!中芭的演职员们,你们辛苦了。
撰稿:金玲/审稿:蒋山、孙元娜/摄影:于国善、佘兆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