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响平方:黑白键上的“匈牙利”——芭交明日在国家大剧院上演《匈牙利风格作品音乐会》
(2013-08-03 22:43:04)
标签:
风味动态铜管发展部弦乐 |
在7月28日刚刚结束的“贝多芬交响曲大全:舞者——贝多芬《第七交响曲》”国家大剧院“周末音乐会”之后,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以下简称“芭交”)又将于8月4日上午10时半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上演“交响平方:黑白键上的‘匈牙利’——匈牙利风格作品音乐会”,演奏弗朗茨·李斯特《降E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及约翰内斯·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选曲)。音乐会将由中央芭蕾舞团副团长、首席指挥、音乐总监张艺执棒,并特别邀请了钢琴家佩特拉·吉斯加盟演出。
李斯特是著名的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伟大的浪漫主义大师,浪漫主义前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生于匈牙利雷定,六岁起学钢琴,先后是多位钢琴名家的弟子。十六岁定居巴黎。李斯特将钢琴的技巧发展到了无与伦比的程度,极大地丰富了钢琴的表现力,在钢琴上创造了管弦乐的效果,他还首创了背谱演奏法,他也因此获得了“钢琴之王”的美称。
李斯特的降E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从1830年开始动笔,直到1855年才首演,1856年总谱复印之前,作者又作了进一步的修订。然其不厌其烦地修改,却成就了一部惊世骇俗之作。作品独奏部分相当出色,既有热力四射、纵横于八度的音程与旋风似的分解和弦,也有较不炫技的特色片段和丰富的表情变化还有空前独创的曲体结构,均是可书可写的大手笔之作。
第一乐章是庄严的快板,降E大调,自由的奏鸣曲式。一开始就由乐队的华彩强有力地奏第一主题,钢琴以富于华丽的乐句承接。自颤音起以音阶方式急速上升而结束华彩后,小提琴又重现第一主题,钢琴承接。单簧管优美的旋律引出第二主题,双簧管承接,接着是钢琴与小提琴对话展开主题。发展部,乐队强有力地奏第一主题,钢琴以这个主题动机作华丽而有效的半音阶性下降。主题在管乐器有一段华彩后,改由弦乐又有一段华彩。再现部钢琴以琶音纠缠,不再现第二主题,直接以钢琴半音阶性上升而结束。
第二乐章,稍似慢板,B大调,低音弦乐装上弱音器,充满表情地表现这个乐章的主要旋律片断,装弱音器的第一小提琴予以反复。钢琴展开夜曲型的旋律,发展成华彩,弦乐然后又是大提琴接替,钢琴与大提琴有应答。然后钢琴华彩,长笛吹出优美的副主题,由单簧管、双簧管、大提琴、单簧管传递。
第三乐章,活泼的快板,降E大调,相当于谐谑乐章。这一乐章巧妙地使用了三角铃,所以有“三角铃协奏曲”的名声,先是三角铃与弦乐应对,钢琴以谐谑的随想加进来,长笛以颤音动机纠缠。然后钢琴华彩,转为生气勃勃的快板。
第四乐章,生气勃勃、雄壮的快板,降E大调,以木管乐器为主体,雄壮地奏出这个乐章的主题,铜管有力地奏第二乐章的大提琴动机,钢琴给予华丽的应对。双簧管在钢琴动态上奏长笛在第二乐章中展示的主题。木管乐器重新发展这个乐章的主题,钢琴以谐谑方式加入后提高速度,进入更快再进入急板而结束。
勃拉姆斯是德国音乐史上最后一个有重大影响的古典作曲家,1833年5月7日出生在汉堡的一个音乐家庭,被视为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时期的“复古”者。他是创作与演奏并重的作曲家。但他没有进过音乐学校,靠他自己的勤奋好学、他的卓越才能和对自己所献身的事业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觉悟。他的成熟的作品证明了他掌握着登峰造极的艺术技巧和才华。他的作品兼有古典法和浪漫精神,极少采用标题,交响作品中模仿贝多芬的气势宏大,然而笔法工细,情绪变化多端,时有牧歌气息的流露,仍带有自己特点。
《匈牙利舞曲》是由21首“四手联弹”钢琴小曲所组成的曲集,虽然每一首乐曲的旋律和风格不尽相同,却都混合着匈牙利民族音乐和吉卜赛民族音乐的特色:节奏自由,旋律有各种各样的装饰,速度变化激烈,带有一定的即兴性;形式虽然没有统一的规定,但以三段体为最多。后被改编为管弦乐曲。又曾被改编为钢琴、小提琴等乐器的独奏曲。勃拉姆斯的全部匈牙利舞曲都可归为世界名曲,尤以前十首最受世人的青睐。
担任此次音乐会钢琴主奏的是美女钢琴家佩特拉·吉斯。她是匈牙利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匈牙利国家钢琴比赛获奖者,是当今国际舞台最闪耀的新星。 此次联手芭交,佩特拉·吉斯会为听众带来具有独特的匈牙利风味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