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灯笼”榕城“高高挂起” 民族芭蕾上演旗袍诱惑
(2013-07-07 18:17:51)
标签:
孙元娜民族心来合影留念只有 |
2013年7月6日晚,中央芭蕾舞团在福建大剧院为榕城的观众们奉献上大型原创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这是在阔别福建大剧院两年之后,剧团首次由冯英团长亲自带队,再度为这里的观众送上中国经典芭蕾舞剧。当晚福建大剧院高朋满座,1300多名观众观看了中芭的精彩演出,演出结束后,掌声、欢呼声经久不衰,观众们为中芭的艺术家的精彩表演喝彩。
此次演出,也受到了当地政府和媒体的高度重视,福建省省委、省政府等四套班子领导以及省文化厅厅长在冯英团长和王才军书记的陪同下共同观看了演出,演出结束后,领导们上台与演员们亲切握手,合影留念。
首演于2001年5月的《大红灯笼高高挂》,是中央芭蕾舞团联手张艺谋、旅法华人作曲家陈其钢、旅德华人编导王新鹏及中国优秀青年编导王媛媛等共同打造的一部中国原创芭蕾舞剧,该剧将中国文化元素与西方芭蕾技巧有机结合在一起,深受海内外观众的喜爱。首演至今12年里,该剧演出500余场,除在中国数十个城市上演外,还在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几十座知名剧院演出100多场,继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之后创造了中国芭蕾的又一个奇迹。
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取材于苏童小说《妻妾成群》,根据张艺谋执导的同名电影改编。讲述的是上个世纪30年代,在封建的大宅院里发生的爱恨情仇的故事。因而有大段演员身着中国传统服装旗袍的旗袍舞,开启了“旗袍芭蕾”的先河。三位女主角各以红、黄、绿为主色调,群舞演员则以青蓝色为衬托。为了不妨碍演员形态多变的舞蹈动作,所有丝绸面料的旗袍都是进行了高开衩处理,其中专为三姨太设计的真丝红裤采用法国进口面料,裤型偏松但整个舞蹈中的腿形与肌肉线条均透视可见。舞台上,演员们身着旗袍足尖起舞,更能彰显女性高挑、妩媚的风韵。玲珑紧致的改良旗袍,绚丽的色彩,动人心魄的旋律,充满特色的布景,新奇紧凑的编排,使《大红灯笼高高挂》芭蕾舞剧在视觉和听觉上极具观赏性,从而使得对芭蕾“敬而远之”的观众也能领略到旗袍芭蕾的魅力。
《大红》首演之后,张艺谋导演表示这个舞剧最大的成功就是得到了观众喜欢,而创作观众喜爱的原创芭蕾舞剧也一直是中央芭蕾舞团努力在做的。冯英团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中央芭蕾舞团一直都在探索芭蕾“民族化”的道路上前进,从《红色娘子军》到现在的《大红灯笼高高挂》,之间相差近四十年,不论是题材、服装、布景、剧情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在将芭蕾艺术引进中国的同时,挖掘更多属于中国自己的题材,演绎自己的作品,是中央芭蕾舞团在今天已然占据世界芭坛一席之地之后,首当其冲需要做的,也只有这么做才能为中国芭蕾在世界芭坛争取更多的话语权。
芭蕾艺术在观众的心目中一向被视为阳春白雪,曲高而和寡,观众普遍都认为芭蕾太过高雅一般人看不懂,而《大红灯笼高高挂》则是要打破这一传统观念,要成为一部大家看得懂的舞剧,不论是否看过电影版的《大红灯笼》都能从演员们的每个动作中读懂他们所要表达的情感。当晚的演出,“三太太”扮演者张剑与“武生”扮演者盛世东通过四段双人舞:序幕中三太太被迫出嫁时忆及旧时恋人的“纯情”双人舞;三幕中戏班武生唱堂会时相逢三太太的“倾情”双人舞;三幕中三太太不顾家法、以身相许旧时恋人的“偷情”双人舞;尾声中戏班武生与三太太被老爷杖刑夺去年轻生命的“殉情”双人舞……将两人向往自由、追求爱情又求而不得、缠绵凄婉的爱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令观者无不为其感到痛心。而最后的尾声一对儿年轻恋人与二太太同时被带到行刑现场,在死亡面前,他们尽释前嫌,以宽容和爱彼此紧紧拥抱,又让观众不禁为之动容。
诚然,《大红》剧所展现的有别于《红色娘子军》那充满了革命的战斗气息,它所呈现出的是深宅大院里的深闺幽怨和情感纠葛,但无论表现的主题如何,“两红”同样都是追求西方传统芭蕾与中国民族文化元素相兼容的舞蹈表现形式。舞剧表现形式大胆而创新,在从我们民族文化中吸取养分的同时,放眼世界,兼收并蓄。这些作品都是我们创作出代表时代最强音的优秀舞剧作品。未来我们将继续按照冯团的“三足鼎立”的指示,在引进世界经典芭蕾,向世界推广中国芭蕾舞剧的同时,潜下心来为中国观众乃至世界观众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为大家所喜爱的中国芭蕾作品。
7月7日晚,中芭将继续在福建大剧院上演《大红》剧,担当主演的是两位优秀青年演员刘琪(饰演“三太太”)和李楠(饰演“武生”),同时中国国家京剧院的艺术家一如既往地支持着中芭,与我们同台献艺,预祝演出成功,也希望更多的榕城观众喜爱中芭、喜爱准备充满中国民族文化元素的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
撰稿:胡卉/审稿:蒋山、孙元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