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特殊的演出 一份珍贵的礼物——记中芭与首都青少年喜迎“六·一”儿童节

标签:
礼物机会盛世主题活动阳光少年文化 |
在“六·一”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5月29日下午,清华大学新清华学堂迎来了一批特殊的观众,他们是北京市近两千名流动青少年,他们与中央芭蕾舞团的年轻艺术家们欢聚一堂,参加由中国红十字基金会、阳光文化基金举办的《阳光下成长·与芭蕾共舞“六·一”儿童节联欢活动》,观看由中芭演员与来自首都不同学校的学生艺术团的演出。这也是继2007年之后,中芭再联手阳光文化基金与首都精神文明办、北京市教委合作开启一项公益艺术教育活动。
出席此次公益演出活动的有关方面领导有: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巡视员尹学龙局长、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体美处处长王东江先生、中国红十字会基金会理事长郭长江先生、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孙硕鹏先生、阳光文化基金会主席杨澜女士、“阳光艺术教室”艺术家辅导员、北京舞蹈学院副教授姚瑶女士以及我团冯英团长、王全兴副团长。
在正式演出之前,尹学龙局长首先致辞,对积极参与首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各项活动的主办方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祝愿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们,在阳光文化基金系列项目下快乐的成长,在这个活动中丰富知识、陶冶情操、提升素养。
冯英团长在致辞中说到:“今天的演出我很欣慰,因为它不是普通意义的‘走进芭蕾’,您将会看到,来自不同学校的学生艺术团,会和我们中芭的年轻演员同台表演,共同完成对艺术和生命的礼赞。我也希望,通过今天的合作演出,让在座的青少年朋友们能体会到,我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美、欣赏美的眼睛,也有一双善于创造美、传播美的双手,更有一颗珍惜美、奉献美的心灵。”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孙硕鹏说到:“芭蕾舞是世界上最完善、最精细、最优雅的舞蹈艺术,这颗舞蹈‘皇冠上明珠’用世界上最美丽的肢体语言,照耀着人们的心灵。”
“六·一”国际儿童节是属于小朋友们的节日。今天这场特别的演出是小朋友们提前收到的一份珍贵的有着特殊意义的节日礼物,这也是我团在繁忙的演出日程中特意为孩子们准备的精彩的芭蕾演出。更为难得的是,阳光文化基金旗下“阳光少年艺术团”和“阳光艺术教室”的小朋友们与我团同台表演节目。参加演出的中芭全体演职人员,为了保证演出的成功,来不及褪去刚刚结束的“高雅艺术进校园”远赴西北和东北地区巡演的征尘,又满怀激情地投入到为孩子们的演出中。剧目安排不仅有古典芭蕾舞剧的代表作——徐琰和孙瑞辰的《睡美人》双人舞、曹舒慈和马晓东的《黑天鹅》双人舞,还安排了张镇新的现代芭蕾《再别康桥》、和两位年轻演员林星贝和李旸的《勇敢的马里奥》;为了适应学生们欣赏情趣,又精选了《天鹅湖》中的“四小天鹅”以及中国芭蕾舞剧《过年》选段“风筝舞”和“糖葫芦舞”,压轴是中国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第四场的“斗笠舞”。 多部国内外经典芭蕾舞片段依次上演。大部分同学是第一次到现场观看芭蕾这种“足尖上的艺术”,同学们看得张大了嘴巴,直呼“太美了”。
同学们还欣赏到由小朋友自己表演的节目,来自石景山区玉泉路小学、西城区红莲小学、东城区织染局小学和朝阳区工友之家、朝阳区弘善学校、朝阳区绿源学校等多所学校的小朋友们为大家带来了合唱、口琴、武术、书法、鼓乐、舞蹈等节目。这些节目都是“阳光少年艺术团”和“阳光艺术教室”小朋友们的“绝活”。
这是一场特殊的演出,也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演出,舞台上下,孩子们一张张充满激情快乐的笑脸,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带着飞扬的梦想,欢乐地庆祝属于他们自己的节日。是呀,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梦想,有梦想才会有希望,中华民族的“中国梦”要靠孩子们去实现。而艺术教育正是能够帮助孩子们建立基础的审美意识、找到正确的抒发感情的渠道,提高抗逆力。
我们多么希望用我们的芭蕾艺术的美来影响孩子们的行为准则,用我们对芭蕾艺术的执着追求来感染孩子们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这也正是我们一直与阳光文化基金密切合作的动力源泉。
今天,我团三位优秀的芭蕾舞艺术家朱妍、张剑、盛世东也获聘成为了“阳光艺术教室”的艺术家辅导员老师。他们表示要通过自身的从艺经历深深体会到艺术对人生的影响,希望未来有更多的机会与流动青少年互动,通过芭蕾带给孩子们更多快乐和自信并影响他们努力实现自己的艺术与人生的梦想。
一台有着特殊意义的儿童节联欢演出结束了,但是中芭“艺术回报社会、为人民大众服务”的历史使命不会结束,中芭将一如既往地投身公益演出事业,也希望有更多的青少年“走进芭蕾”,享受“高雅艺术”。
撰稿:高虹/审稿:蒋山、孙元娜/摄影:司廷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