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芭《第四届芭蕾创意工作坊》演出后媒体报道及网友评价

(2013-04-26 10:13:48)
标签:

王牌

媒体报道

网友

随想

情绪

北京晨报:

中芭《第四届芭蕾创意工作坊》演出后媒体报道及网友评价
中国文化报:
中芭《第四届芭蕾创意工作坊》演出后媒体报道及网友评价
网友评论

阳光,阳光的BLOG: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9586c101019nl2.html

有几个小品化、剧情化的作品,导演、演员对生活观察细致,对生活比较熟悉;作品的叙事结构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故事曲折。比如你是谁,表现了一种文学叙事能力和舞剧构造能力。

开场第一个节目《极》,意在讲述中国文化,但是节目开始的二段有些老套,感觉像90年代的东西,借鉴了一些90年代常见的古典舞的动作。第三节在节奏上发生了变化,有些深入的东西;队形变化强调了动态感,似乎找到了一些文化本质的东西。

《天黑请闭眼》,一开场,动静节奏明显,主题深度切入。整体上看,动作逻辑比较成熟,动作设计不乏精绝之处。作品表现了人性的阴暗面,和国人好内斗的丑陋。在结束处,作品试图突破既往,构造一种新的动作关系和人物关系。

《白天鹅与王子》,节奏收放自如,充分把芭蕾动作逻辑融合于音乐情绪。情绪又与故事融合,讲述了一个音乐化的故事。导演得芭蕾舞真传,作品干净、唯美。

《波莱罗》,试图从舞蹈的基本元素进入舞蹈,如心跳、呼吸、击掌等。试图表现人类从混沌迷茫中走出,通过各种加入各种新的元素,人类从蒙童走向少年,走向青年,逐步成熟。主题比较概念化、哲学化,并因此产生历史感。导演长于叙事,表现了情感、冲突等各种故事,从而训练了演员的叙事能力。作品动作由简单到复杂,由混沌到清醒,最终唤醒个性,唤醒人性。

@阿宽兄弟:

http://weibo.com/akuan100

赞美作品,必须赞美他的演员,不看节目单都没有想到这样极致的装扮下原来都是这么优秀的芭蕾明星!这个作品看不到主演,演员都把自己隐藏在了作品里,高贵的芭蕾王子公主脸都在灰霾之后,我们却看到了不同而鲜明的角色!习惯于华丽丽的演员已经不在意常规唯美,作品的美学自然成立

乐同和:

第四届创意工作坊晚会上演的作品给人的整体感觉是:大多数作品已经开始走出对本土文化元素的简单拼贴,和对国外舞蹈名作的简单模仿阶段。这说明中芭在剧目创作、艺术创新方面,已经大大地提升了文化原创能力,进入了一个快车道。例如《极》的创作所表现出的,年轻编导在探索中国传统文化和芭蕾艺术形式相结合的努力,虽然在深刻揭示中国哲学思想内涵的程度上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但敢于挑战如此巨大难度的命题“作文”,这些年轻人身上迸出的勇气和力量本身就令人折服。与上届的版本相比,这次演出在作品结构的完整性和舞蹈语汇的丰富性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希望接下来能多考虑的,是在音乐与舞蹈的配合上更加紧密,使主题形象更加鲜明,使结构层次更加清晰。其他小品剧目,如具有“小清新”格调的《在路上》,表现了新世界给一对青年带来的好奇和惊喜,作品散发出迷人的生活气息。新创作品《波莱罗》在方法手段的应用上,非常大胆也非常丰富,有的段落甚至展现了随想性的创作方法;作品在音乐固定主题的不断重复和乐队编配的不断变奏中,诠释了一个“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传统文化精神;可以看出,编导在现代艺术思潮的影响下,以更抽象的肢体语言追问自我,追问世界,进而引发观众的思考。古典剧目《白天鹅与王子双人舞》虽然是最新编排的作品,但在追求严谨、细腻与平衡的传统审美要求上不失分寸。至少,需要再一次肯定的是,只要将中国元素这张创作中国芭蕾艺术作品的“底牌”精心打造成进军国际芭蕾舞创作领域的“王牌”,那么中芭一定会在世界芭蕾舞坛立于不败之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