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芭“走进芭蕾”首次走进澳门中学——2012中芭“走进芭蕾、走进澳门学校”教业中学演出侧记

标签:
酒店最好明星风采科技大学侧记 |
11月27日和28日两天,中央芭蕾舞团应澳门基金会邀请在澳门教业中学礼堂举办了两场“走进芭蕾、走进澳门学校”公益演出,自2006年以来,这已是中芭第六次在澳门举办该项公益活动,受到澳门居民,特别是大中学校师生的热烈欢迎,并且培养了一批热爱芭蕾的澳门观众。
“走进芭蕾”是中央芭蕾舞团独创的、普及芭蕾艺术的“品牌项目”,也是“金字招牌”。十多年来,中芭携这一品牌在全国数十个省市、数百所大学进行演出,成为最受师生喜爱的演出形式。2006年,在澳门基金会的资助下,中芭首次在澳门举办“走进芭蕾、走进澳门学校”系列活动,此次来到澳门著名的教业中学,是六年来中芭第一次进入澳门的中学表演。在过去几年,中芭曾先后深入澳门大学、澳门理工学院、澳门科技大学等高校演出,此次能走进澳门的中学,说明了中芭和澳门基金会都希望将芭蕾艺术向更多的年轻观众,包括中学生们进行普及。27日的首场演出主要面对的是教业中学的1000余名中学生们,他们大多数都是第一次近距离欣赏芭蕾,28日的第二场演出,澳门基金会安排了对公众开放的专场,故此观众结构则更为广泛,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只要喜爱芭蕾则可以在售票窗口索要赠票。
据介绍,澳门教业中学是澳门的名校,有着100多年历史。走进教业中学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孔子像以及学校创始人之一、澳门名绅何贤先生头像,孔子和何贤先生在所有师生心目中都有着极高的地位。清朝末年,澳门一批尊孔人士发起成立澳门孔教会,于在1910年创立了孔教学校,并在1975年由当时就任孔教中学和银业小学两校校长的何贤先生将两校合并,取孔教之教及银业之业成为教业,教业二字之意是教重在德,业精于勤,为学校未来的发展定下基调,时至今日在校学生已达三千余人,成为了现今“爱国、爱澳”学校的中坚之一。
此次,澳门基金会选择了在这所中学演出,是希望能为这里的中学生们提供更多接受美育的机会,也是让更多社会人士走进这所中学,感受这里最淳朴的学生气息,和浓郁的艺术氛围。在教业中学专场时,已经九十五岁高龄的现任校长尹君乐先生、副校长陈嘉宜女士等校领导亲临现场,与我团前任副团长黄民暄先生、澳门项秉华芭蕾舞学校校长项秉华老师及张顺胜老师等一起和1000余名中学生观赏中芭演员们的艺术风采。正式开场前,陈副校长代表校方发言,感谢中芭演员不辞辛劳,为教业中学的学生们进行表演,之后尹校长、陈校长与我团芭蕾大师徐刚先生互相交换礼品,表达双方的情谊。
首场演出是在下午四点半开始,四点钟学校下课铃声一响起,学生们则一涌而下纷纷跑进礼堂,只盼着能坐到前排近距离一睹芭蕾明星风采,当徐刚大师开始将芭蕾历史娓娓道来时,所有学生都仔细聆听,而在演员课堂展示部分,看到演员们高超的技艺处,又不时发出阵阵欢呼,表达着他们喜爱之情,到了互动环节,男女学生都踊跃上台,在主要演员曹舒慈的带领下,学习简单的芭蕾动作,相信即使若干年后他们忘记这台演出曾看过什么节目,也一定会记得自己上的第一堂芭蕾课,这也算是我们为芭蕾普及尽得一些绵力。
由于是第一次在澳门的中学演出,剧团在节目安排上也考虑得非常周全,希望同学们能更加全面的了解芭蕾,曲目应该说是丰富多彩、包罗万象,其中包括最经典的《女子古典四人舞》,当王琪、王晔、李洁、徐琰手挽着手,雅致地登上舞台,将四位舞者各自的气质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刚刚在赫尔辛基国际芭蕾比赛上载誉而归的王晔和孙瑞辰表演的《奥贝尔双人舞》则是华丽、辉煌的大双人舞;优秀年轻演员张熙、李楠、马学强、孙海峰表演的《男子古典四人舞》则与《女四》相呼应,展示了四位男舞者的高超技艺;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旋律早已深入人心,在优美的旋律衬托下,表演《化蝶双人舞》的曹舒慈、张熙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叙述着这一凄美的爱情传说;李洁、李楠、马学强则将四十八年来常演不衰的《红色娘子军》选段《常青指路》传神的在舞台上演绎出来;脍炙人口的《天鹅湖》二幕双人舞由剧团最年轻一代优秀演员徐琰、孙海峰合作演出,他俩配合默契,翩然起舞,王子和公主就这样展示在观众面前,随后表演的《四小天鹅》最吸引观众,也赢得了最热烈的掌声,曹舒慈、王琪、王晔、战薪潞四位中芭“中坚力量”扮演小天鹅,被认为是“豪华版”的“四小”,难得一见,而她们用灵巧的足尖跃动熟悉的旋律,让人不自觉沉醉其中;此外,由我团年轻编导费波编创的《在路上》被王晔、孙瑞辰将两位刚刚进城的小两口的生活点滴用艺术的手法在舞台表现;张镇新表演的现代作品《再别康桥》则是根据著名诗人徐志摩的诗作编创,极具诗歌的律动感。
应该说,整场演出融合了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节目编排力图让中学生们更清楚的了解中国芭蕾乃至世界芭蕾的发展脉络。看到演出结束后学生们脸上洋溢的满足的微笑,对我们已经是最好的鼓励。校方为了表达对中芭的欣赏和感谢,演出后尹校长亲自上台与演员们一一握手,并与大家合影留念。
第二场演出是面对社会公众的公益演出,除了澳门基金会特意邀请的大学生和澳门演艺学院专业学习舞蹈学生们参与外,其余的演出票都交由售票处,让公众凭身份证明到窗口领票。与首演不同的是,第二场演出有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前来观看,所有观众对芭蕾舞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一到观众互动环节,演艺学院的学生们和喜爱芭蕾的孩子们就纷纷涌上舞台,跟随我团主要演员学习舞蹈动作,而家长则围在舞台侧面为自己的孩子留下这一值得纪念的时刻,在上来的四十来位观众中只有一位男士,据这位”王子”介绍,他之所以上台是源于他夫人对芭蕾的喜爱,每个女孩心中都有一个芭蕾梦,也许自己不能在台上翩翩起舞,但在台下静静观赏也是一种圆梦的方式。这也让我们看到了芭蕾未来的希望,对芭蕾的普及也许非朝夕能成,但持之以恒的坚持必定会为芭蕾带回更多追随舞步的热情观众。
2012年“走进芭蕾、走进澳门学校”已经圆满结束,与中学生们的首次接触让我们记忆深刻,在未来,除了继续坚持在全国各大高校进行芭蕾普及,中芭还会为更多喜爱芭蕾的中学生甚至小学生进行表演,艺术普及之路任重而道远,我们将在这条路上不懈前行,让更多的观众走近芭蕾,走进芭蕾。
撰稿:胡卉/审稿:蒋山、孙元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