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芭蕾舞团《第三届芭蕾创意工作坊晚会》天桥剧场首演

标签:
孔子中国宋体中央芭蕾舞团白蛇传之人间文化 |
京城在经过前夜雨水的洗刷后,显得十分澄澈、爽朗,虽然空气中仍然裹挟着濛濛的雾气和点点的阴霾,但却阻挡不了观众们领略芭蕾清新美景的向往之情。4月20日晚,经过半年之久的精心策划、精心组织、精心创作,中央芭蕾舞团《第三届芭蕾创意工作坊晚会》终于在天桥剧场与观众见面。文化部相关领导以及中芭特别邀请的专家评委到场观赏了演出。
中国元素扑面而来
演出从余波、邢亮的《极》开始。舞台一侧放置了一把古筝,黯淡幽渺的灯光映衬着象征阴阳两极的黑白布景,身着黑白两色的两组群舞演员伴随着错综复杂的鼓点,快节奏不停歇的舞动,充满了“禅味”的写意。张镇新编导的《记梦·思》则牵引着观众进入了柔软的忆乡,“夜来幽梦忽还乡”,这部流畅的作品在现实与梦境之间游离徘徊,一段哀婉缠绵的双人舞,化作一曲苏轼悼念亡妻的苍凉挽歌。王琪的《忆昭君》、李俊的《白蛇传之人间》、王思正的《胡笳十八拍》都聚焦于历史人物,以传奇女子的离合悲欢折射出家国寓言和人间真情。其中《忆昭君》可以看得出女性编导独有的细腻情思。茫茫塞外,心绪难平,王昭君毅然出征,一段独舞让舞台变得辽阔,一袭红袍让这个传奇女子变得坚韧。李俊的《白蛇传之人间》具有起承转合的戏剧色彩,尤其是“水漫金山”一段,灯光舞美的氛围营造让整个舞台焕发出灵幻色彩,白娘子、小青、许仙、法海的爱恨情仇在凄厉的琵琶声和二胡声中令人肝肠寸断。王思正的《胡笳十八拍》具有恢宏的史诗气质,但也不乏潺潺流水的细腻温情。古老的中原文明滋养了蔡文姬对家国的眷恋和文化身份的认同。舞台上的历史长卷映射了这位不平凡的女人颠沛流离的一生。
古典意境氤氲弥散
张翼翔的《悟》取材于几张摄影作品,结合庄子“天道无为”的思想,带领观众一同辩证的思考,舞者手中的枕头极具象征意味,既有情节的展现又超脱于情节本身,进行自我灵魂深处的艰难对话,以期达到终极的平和。编导费波的《孔子2012》是整台晚会的压轴作品,舞台前方呈现了一个白色镜框,有一种束之高阁的感觉。一个镜中之人,凝望两千年来的历史缩影,并承受着当代人的目光,他“敬天”“明德”“爱人”以及其他思想都成为一种喧嚣之上的符号。其中孔子灵魂与肉身的双人舞对话借着忽明忽暗的灯光挣扎舞动,如影随形,这一创意构想是整部作品的神来之笔。《孔子2012》传达了编导对于孔子这一象征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人物的深度思考,意蕴深刻,发人深省。
演出结束之后,演员们一改往日芭蕾舞谢幕的优雅习惯,按照七部作品的演出顺序,依次以欢快的形式出场与大家见面,每部作品的主创团队也被邀请上台。八位编导是芭蕾舞编创界的冉冉新星,可爱的演员们是撑起中央芭蕾舞团辉煌未来的一片蓝天。祝愿这七部作品能够经受漫长岁月的洗礼,成为永恒的经典。祝愿中央芭蕾舞团《芭蕾创意工作坊》能够涌现出更多更优秀的作品。
责任编辑:宋之歌
《白蛇传之人间》编导:李俊 舞者:王启敏、张镇新
《白蛇传之人间》编导:李俊 舞者:王启敏、孙瑞辰
《胡笳十八拍》编导:王思正 舞者:曹舒慈
《胡笳十八拍》编导:王思正 舞者:张剑、曹舒慈
《极》编导:余波、邢亮
《极》编导:余波、邢亮
《记梦.思》编导:张镇新 舞者:王启敏、张镇新
《记梦.思》编导:张镇新 舞者:王启敏
《孔子2012》编导:费波 舞者:马晓东等
《孔子2012》编导:费波 舞者:马晓东、黄震
《悟》编导:张翼翔 舞者:张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