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月,是桃李芬芳、草长莺飞的盎然时节,四月,是迸发灵感和创意的清新时节。中央芭蕾舞团第三届芭蕾创意工作坊伴着明媚的春阳如约而至,将于4月20日、21日在天桥剧场与观众见面。在成功举办了前两届workshop的基础上,此次我们将追本溯源,对中国古典文化做一次深情的回望。
历经三载 workshop依然精彩
回首前两届workshop的坚实足迹,我们满载着沉甸甸的艺术硕果。第一届的《天黑请闭眼》、第二届的《广陵随想》、《与妻书》等优秀作品,逐渐走进大众的视野,得到广泛的认可,已经载入中芭的艺术长廊成为保留剧目。workshop也成为中芭最具生机和活力的艺术品牌。如果说前两届workshop的举办意在让年轻的演员放飞自由、绽放梦想,那么第三届workshop,演员们已渐入佳境,正以成熟编导的姿态静心沉淀,聚焦中国元素,回归传统文化,在浩瀚的文化长河中探寻芭蕾式的艺术表达。中央芭蕾舞团团长冯英说:“作为国家级的芭蕾舞团,我们要充分发挥国家院团示范型、代表性、导向性的作用,用芭蕾艺术的独特语言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引领观众用芭蕾视角领略传统文化之美。”
传统文化
让芭蕾意蕴悠长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冯英团长为今年的workshop定下了用芭蕾艺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之美的整体思路。翻开手中的节目册,七个作品、七种题材、七段故事。颠沛流离的蔡文姬,感念家国,出征塞外的王昭君满负离愁别绪,编导王琪的《忆昭君》、王思正的《胡笳十八拍》,从历史传奇人物身上汲取创作灵感,用芭蕾舞步抒发委婉的悲情。编导李俊截取传统神话故事《白蛇传》中,“水漫金山”一段,对作品进行写意的挥洒,着力表现人物内心的挣扎和情感的较量。苏轼的《江城子》千百年来感染了无数人的心灵,编导张镇新着眼于中国古典诗词,从“夜来幽梦忽还乡”开始寻觅灵感,带领观众一同《记梦》。张翼翔的《悟》以及余波、邢亮的《极》,我们称之为“禅味芭蕾”。编导费波的作品极具穿越意味,名为《孔子2012》,既有抚今追昔的感怀,也有哲学的思辨。每个作品都负荷着深沉悠远的文化内涵,每个作品都凝结着编导们凝神思忖、对镜舞动的心神和汗水。
中央芭蕾舞团不仅着眼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推广,也将目光转向国际,引进世界经典芭蕾佳作。9月24日—30日,中芭将在天桥剧场演出约翰·诺伊梅尔大师的作品《小美人鱼》。无论您是传统文化的爱好者,还是西方芭蕾的发烧友,都可以从中芭的艺术盛宴中寻觅心灵的契合。
供稿:宋之歌

王启敏、张镇新

王启敏、张镇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