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半年的紧张筹备和排练,2007年12月31日,由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中央芭蕾舞团、阳光文化基金会四方合作,阳光文化基金会独家赞助的艺术教育公益项目“阳光下成长---与芭蕾共舞”,在天桥剧场进行了隆重的汇报演出,并获得圆满成功。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刘延东,
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北京市宣传部部长蔡赴朝观看了演出并对这一公益教育项目做出了高度评价。
演出当晚,海淀寄读学校与中央芭蕾舞团的艺术家同台表演了古典芭蕾舞剧《海盗》第三幕的“花园舞”、和《红色娘子军》的过场,劲松六中的同学与中央芭蕾舞团艺术家表演了“摇滚芭蕾”。尽管这些同学们不能展现高难度的芭蕾动作,舞姿也无法和专业演员们媲美,但是他们的热情、勇气和自信,让在场的每一位观众特别是他们的父母、老师和同学们动容,掌声、欢呼声、喝彩声,持续不断,全场洋溢着感动的气氛。56名参演同学们站在舞台上,手捧合作四方共同颁发的荣誉证书,很多人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六个月前,这些同学们对芭蕾是陌生甚至排斥的,但在昨晚的舞台上,他们神情激昂,神采奕奕,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表现着对芭蕾和艺术的理解。中央芭蕾舞团芭蕾大师王才军表示:“同学们领悟力极高,很多动作一点即通。他们潜力的发掘过程也正是我们艺术教育追求的目标。”与他们同台的中芭首席主演朱妍说道:“我们都是今晚的配角,这些孩子们才是今晚真正的主角,他们每个人都很棒,他们配得起这些掌声”。而作为同学们的排练教师朱亦军更是感慨:“这是孩子们的坚忍不拔铸就了今晚的成功,他们通过芭蕾磨练的勤奋意志也会伴随一生。
据主办方介绍,此次活动由著名传媒人杨澜担任主席的阳光文化基金会全资赞助,中央芭蕾舞团负责全方位提供艺术资源。2007年6月份起,主办方选择海淀寄读学校和北京市劲松六中共70名学生开展芭蕾舞艺术教育,接受中央芭蕾舞团最优秀芭蕾舞教师的专业培训及筛选。这个项目的缘起,是杨澜和中芭团长赵汝蘅的一个共识——艺术是人类表达情感的方式,教育、特别是艺术方面的教育,能够帮助青少年建立基础的审美意识、找到正确的抒发感情的渠道、让他们树立起自信、同时也建立与他人的相互协作和信任的关系,这对他们的成长会有非常大的帮助。
据赵汝蘅团长介绍:“12月31日的演出正值中芭演出季,这是演出季中最特殊又最为重要的一场,第一是所有的门票都是免费赠送,因为这是一个公益项目,第二是我们全团最好的演员都登台表演,我和其它团领导也一直在做忠实观众,我们甘愿给这些孩子们当好配角。半年多的培训,我和培训老师们、演员们都跟孩子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看到他们不成熟但是充满自信的表演,很让我感动,更让我相信艺术可以给人以力量和勇气,我惊讶于这些孩子们的变化”。
针对青少年进行芭蕾艺术教育,这在国内尚属首次,作为项目的发起人,杨澜在看过演出后一再强调她的“没想到和感动”,“帮助他人的时候,收获最多感动的往往正是自己”。谈到开展这个项目的初衷时杨澜说:“我想过我们这样做是不是一厢情愿,这些孩子真的需要芭蕾吗,但是我愿意让孩子们试一试,因为我相信当一个人知道了什么是美,他就会离丑远一步;当他学习控制自己的身体,就会更容易控制情绪;当他懂得尊重同伴,就会更好地与人相处。我希望他们的青少年时代留下一段美好的记忆,希望他们知道有人爱他们。更重要的,让他们了解,只要愿意,可以做自己的主人”。
在演出开始之前,由首都精神文明办发起的“首都未成年人爱心使者”授牌仪式也同时举行,吕远、谷建芬、韦唯、吴若甫、谭晶、孔祥东、迟帅、杨澜、赵汝蘅、小雨、刘子君高兴地接受了聘书,他们表示: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的未来,“未成年人爱心使者”的称号又光荣、又责任重大。青少年需要艺术的滋养,我们有责任为他们创作更多的好作品。首都精神文明办和北京市教委的领导在接受采访时,高度赞扬阳光文化基金会和中央芭蕾舞团为促进首都精神文明建设、提高青少年素养、关注未成年人所做的贡献和努力,表示要积极支持和鼓励这类公益活动,他们希望通过这种“以人为本,关注心灵”的方式,培养未成年人美好的心灵,使他们健康成长,同时引起全社会对这些孩子们的关心,呼唤爱心与慈善,促进和谐社会总体目标的实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