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蘅同志:
昨晚摇滚芭蕾的演出太精彩了,它给观众带来了极大的惊喜,在视觉和听觉上给予了强烈的震撼和冲击。这是由世界一流的舞蹈编导排出的世界一流的舞蹈节目,又是由当之无愧的世界一流的芭蕾舞团表演的。我被深深地打动了。我作为一名职业观众(即善于保持冷静和理性思维的所谓专家),已经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流露了,我挺直了腰板,自始至终目不转睛的紧盯着舞台,生怕漏掉了精彩的舞段,十八段舞蹈紧紧地抓住了人们的全部注意力,容不得人们的丝毫懈怠。坦白的讲,有几个地方使我泪眼模糊,为什么会让一个年过古稀的老人感动了?我想不明白,这里没有故事情节,没有人物的悲欢离合,我想了很久,得出了一个结论——激情!演员们的激情迸发的表演、平克·弗洛伊德的音乐、舞台灯光所营造的梦幻般的意境,芭蕾舞演出中难得一见的舞台上下热烈的互动气氛,当然还要包括在谢幕中罗兰·佩蒂先生的“手舞足蹈”,多么动人的场景,一位八十多岁的老艺术家,却表现出孩童般的质朴和天真,他的激情感动并带动了舞台上下的全体,重演大群舞顺理成章,整个演出的大高潮出现了,舞台上下融为一体,也许这正是罗兰·佩蒂所期待的演出效果,正是在此时,我产生了一个奇怪的念头,眼前的场景极像世界杯的赛场,人们说“足球是世界的”,我要说“芭蕾是世界的”。这一场摇滚芭蕾的演出,可以说就是一场比赛,我们的对手虽然并没有出现在剧场,但它们是存在于世界各地的。我知道十多年来您和您的搭档们怀有一个梦想,就是赶上世界芭蕾舞的发展潮流,与国际接轨,而且实践着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邀请世界级编导,排练世界级经典剧目,另外还要提高和扩展中国观众对芭蕾舞的认知及欣赏能力,使他们也能跟上世界潮流、乐于欣赏不同风格的芭蕾舞。如果这也是一场足球比赛的话,《卡门》等剧的演出已使中芭进入了“十六强”,摇滚芭蕾的演出应该是进入“半决赛”了。昨天剧场观众的狂热不亚于世界杯的球迷,罗兰·佩蒂的激动不亚于德国主教练克林斯曼在队员进球后的疯狂,英格兰太太团到现场呐喊助威,昨天也有“太太团”(张顺胜,项秉华,王明华,潘家斌,李莹,李安林夫妻,李承祥)在摇旗呐喊。昨天是一个节日,感谢您们和“洋教头”共同导演了这出好戏!加油!再加油!
永远是中芭的球迷!
——李承祥
2006年6月25日
注:李承祥为原中央芭蕾舞团团长 著名舞蹈编导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