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工资等同农民工”有什么大惊小怪?
(2009-09-12 20:08:19)
标签:
大学生农民工统计局工资杂谈 |
分类: 哥们儿看点(信手码) |
中国社科院发布《2009人口与劳动绿皮书》,称对21岁和22岁的大学毕业生与同龄的青年农民工的工资分布进行对比后发现,他们都是“千元档”,刚出校门的毕业生工资不及同龄农民工,青年农民工的平均工资水平甚至略高于大学毕业生。
然后看到网上一片哀声和愤慨,那些潜伏很深的忧国忧民的人终于忍不住跳了起来,诉苦水,控不公。我都快看吐了。
其实这个统计数字本身就是又一瓶浆糊,通过一瓶又一瓶这样的浆糊,我们荣幸地刚被涨了工资,被就了业,现在又拿农民工当下酒菜涮开了。您还真把它当回事儿?
先说现在只要有钱摸个脑袋就能上大学的大好形势下,大学生上学几年的时间里,人家没上学的孩子可没闲着,您毕业了,人家都已经磨练几年了,成了有经验的劳动者,你一出校门顶多也就算个学徒的。扩招使得大学生贬值,有些二、三流的不如民工(能力、收入)是正常的。关键是行行出状元,拿这一行的状元与另一行的初入门者去比工资高低是不挨边儿的逻辑。
再说找到工作的大学生的表面工资后面还有这个金那个险的“(可怜的)隐性收入”,农民工除了到手的那几张票子,还有个屁啊!抛开这个统计上的猫腻不说,就算统计结果是真的,又怎么了?农民工凭什么就得比大学生少挣几十几百才正常?现在大把撒钱扩招出来的注水大学生,拉到街上溜溜的话,不管论能力、经验和素质,真的个个能拍胸脯强过农民工?扯犊子嘛。市场经济了,在咱们熟悉的这个底层,谁挣多少钱那不是靠文凭说话的,市场需要谁,谁就多拿个仨瓜俩枣,这再正常不过了。要不,您怎么光听说哪里又闹“民工荒”了,谁听过闹“大学生荒”的?
我最懒得听一种病怏怏的抱怨,叫什么“脑体倒挂”,狗屁逻辑。发明这个词组的百分之百是“知识分子”自己,一让你们掌握点儿话语权就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这不是赤裸裸的对体力劳动者的歧视是什么?是不是除了你们这部分知识分子,劳动人民都是没脑仁儿的?为这个“倒挂”感到悲哀的知识分子们,其实顶顶虚伪了,他们衡量判断“倒挂”的参照物和标准是什么?是钱!眼珠子里只有钱的知识分子,在市场经济日益成熟的社会里,也就只会祥林嫂似的哀鸣了,既然那么看重钱,你们也别挂着了,赶紧跟农民工一起去挖煤扛水泥修水管刷油漆去啊,要是干不了这个活儿,那不挂着你们挂着谁?
年轻大学生的工资是高还是低,这个大学生们自有想法,但你统计局不能拿人家农民工说事儿,这种不负责任的比较是个严重的方向性错误。大家记住了:别管什么时候,咱人民内部不能乱咬,您对生活状态不满的话,先找找自己的原因好了,觉得自己什么都对就是觉着委屈的时候,再看看究竟是谁造成了这种局面,是谁造成的找谁说理去。
不过我觉得,就是您找一百个理由,也找不到人家农民工身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