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被刺配到孟州的大牢里,监狱里的老犯人提醒他准备常例钱孝敬管牢房的公差,武松倔强不听,众囚犯劝他道:“好汉,休说这话!古人道:不怕官,只怕管,在人矮檐下,如何不低头,只是小心便好。”

1,监管机构勇于进取,继“躲猫猫”、“做噩梦”之后,嫌犯死法再度翻新
当传统的“心脏病”标签逐渐失去说服力以后,针对各地看守所内非正常死亡案例,嫌犯的死法也迫切需要推陈出新,不过,偏重技术的“躲猫猫”、“洗澡澡”和恍惚灵异的“做噩梦”这两种解释显然漏洞颇多,面对越来越爱掺乎闲事的网民和媒体,相关机构的智囊团伤透了脑筋。如何对同类事件进行科学合理的解释,成为一个亟待攻克的难题。
最后,终于有人想明白了,他们决定放下思想包袱,抛弃复杂花哨的技巧,返璞归真,用老百姓通俗易懂的方式来解说:所谓越是真理越简单。
4月9日中国广播网消息,在福州市第二看守所,因涉嫌伤人被刑拘的温某死亡,家属曾在首次观看监控录像时发现温某被人黑布蒙头暴打20分钟左右,后来,这段录像被剪辑没了,看守所的人称,温某没有挨过打——“他死亡,是因为从床上摔下来,属于猝死或病理原因”。
自己从床上掉下来摔死了——这说法还不够朴素吗?至少比心脏病发作更不必纠缠病史,至少比躲猫猫、做噩梦更不必绕圈子。不过还是有一个漏洞,至少他们应该补充说明一下:福州第二看守所的床都有50米高。这样才更加合理。
究竟是越接近真理越简单,还是越疯狂越无耻?
2,知情者揭露:监管场所非正常死亡事件的背后猫腻
先说一下“官方”的处境。不论是在看守所被刑事拘留期间死亡,还是在两劳场所服刑期间死亡,对死者自然是不幸,对监管机构来说更是莫大的忌讳:如果被查出是因为监管不力所致的非正常死亡,监管场所的相关人员要承担责任不说,整个集体的荣誉和利益也将受损,这是不言而喻的。从网上资料得知,近日,福州市第二看守所被公安部评为“一级看守所”,这是福建省特大型看守所首次跻身“一级看守所”行列。“福州二看”的荣誉“来之不易”,所以他们要倍加珍重,他们的领导不会不明白“摔死人”事件如果处理不好,会在荣誉和现实利益方面带来怎样的损失。所以,和其他类似案例一样,他们疯狂遮掩的行为也是“可以理解”的。
然后来谈重点,也是真正的内幕所在。
1)基础篇:为什么看守所里会打人,直到打死?管教干部是干什么吃的?监控录像是摆设吗?
看守所里会打人,并不稀奇,说不稀奇,并不是承认它的合法合理性。看守所不是养老院——况且养老院里的黑幕,在网络上也被揭露了不少——都不是净土,遑论乌托邦。所以这个不是重点。只要想一想,我们的自由社会里是什么一个德行,就好理解那里了。外面已然是丛林社会,何况“那样一种地方那样一群人”?此论调不含蔑视,实事求是而已。
那么警察是泥塑的吗?监控录像是清明节烧剩下的纸扎品?当然都不是。
不得不先说牢头狱霸的问题。监管场所里的权利结构,是每个管教负责一到数个监舍的管理,而下一级的管理者,往往是管教指定的犯人首脑,这个首脑在各地的叫法不同,“号长”、“组长”、“安全员”,不一而足。简单说,就是利用犯人管犯人,这个模式是普遍的,这个模式本身并没有错,只是如何利用的问题。
有人把牢头狱霸的存在归罪给这种管理模式,这也是一管之见。牢头狱霸的存在是长期的,而且是必然的,这是人性使然。不服气的可以到我的另一个帖子里讨论,那里对此作了更多的解释。【点击这里】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管教干部对牢头狱霸时有纵容的嫌疑,但这种纵容的底线是不能影响到正常的监管秩序和管教自身的利益。事实上,牢头狱霸的存在无法消除,但他们的嚣张却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这个问题就出在个别管教身上,因为并不是所有监舍都能容忍牢头狱霸的气焰随便燃烧。
没有牢头狱霸,没有牢头狱霸的指使或者直接参与,看守所里就不会出现“打死人”的极端事件。那么,还是要追问,管教和监控录像呢?
首先,不能排除当值管教喝醉了,当然这是非常少见的现象,他们一般不敢,这也是实情,大家都是靠打工吃饭的,一般人不敢不把饭碗当回事。
其次,管教的责任心是“有限”的。为什么加引号?因为这不全是贬义。在那样的环境里工作,时间长了,对监控录像里那些实时发生着的“小打小闹”,一些管教干部会反应麻木,只要靠他们的个人经验判断——不会出事儿——他们能放任也就放任了,偶尔出现判断失误的情况,管教干部就自求多福吧。
还有,到看守所工作的管教,心情大都不是很愉快的。看守所这种地方,让人容易产生一种被流放的感觉。在一个经常发生不愉快事件的环境里工作,本身又带着不愉快的心情,(而且许多管教没有门路,不知道将来是不是要被关在这里一辈子)所以,当他们只为了饭碗和退休金在工作的时候,责任心递减,要求他们像中南海保镖一样时刻提高警惕,也是违反人性的,至少,事实上如此——我们不满和谩骂是另一回事。
一言蔽之,管教不是摆设,监控录像也不是摆设,但他们都没有正常地发挥他们的作用。为什么?人的因素。管教干部“不高兴”,冷淡麻木,心里以为那些人不过一群畜生,畜生的厮杀,在他们看来早已经司空见惯。也许,刚参加工作的时候还会火速赶往现场,讲道理,说守则,后来呵斥、恼骂,上电棒,经历了一茬又一茬的洗礼之后,他们的愤怒会减少,甚至会消失,一起减少和消失的,还有责任心和侧隐心。只有回到家里,他们才恢复成一个正常人。这里不是讥讽他们,更不是为他们辩护,我只想让大家知道,他们和其他许多行业的人一样,都是有职业性心理疾病的。
当“出了大事儿”,危及到他们的利益、饭碗的时候,他们的反应则是出于本能的保护自己。所以我们会看到:“福州二看”的人第一次按规矩让家人看了全部录像,后来他们琢磨过味道来,觉得很危险,所以第二次就做了手脚,换了说辞。这是出于本能的自我保护所做出的反应。和我们上学迟到编造理由是同一种动机。但我们不能原谅他们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的行为涉及了人命和良知。区别只在这里。这是一个底线问题,原则问题。所以我一直相信:五十步和百步是不一样的,五十步笑百步,并不是全无道德基础。
2)恐怖篇:真正的黑幕
有几个问题要解决。
什么人在看守所里是被“打击”的对象?
看过我上面提供的另一个帖子的朋友,应该注意到最后一个小节:第一次进看守所的注意事项。可以说,没有遵守这些注意事项的人,挨打几乎是必然的。
还有,没钱又形容猥琐的人,犯强奸罪、猥亵妇女罪的人,外地人,逞英雄的人,都在“杀威”之列。
最后,活该倒霉的一种人,是被管教干部点名“收拾”的人。这才是黑幕中的黑幕,估计没有一个管教干部敢于承认自己做过这样的事情,那么这一条,我们只能当作假设来揭发。
监管场所里关押的都是“人精”,话不用说得太明白,只要一个眼神一个语带双关的的笑话,就可以让牢头清楚管教的意思,所以管教都是有原则有纪律的聪明人。比如管教送嫌犯进门的时候,只要告诉牢头:这个小心看着点儿,不太老实啊。管教一走,牢头就会以“让你老实老实”为名,狠狠地收拾你。还有其他很多方式。我遇到过一个犯人,小偷,瞎眼了,偷进警察公寓,更瞎眼又命里该绝的是,监舍管教正好也被他偷了。管教笑眯眯地说:“这小子够有本事,连我们家也给摸了,呵呵。”言罢走了。后来这小子的遭遇很凄凉了一阵儿,假设这个小子被打死,你能找出证据说是管教想借犯人之手给自己出出气吗?这些都是可以会不可言传的,高人多了。
被点名挨打的人被群殴的时候,坐在监控录像旁边的管教,自然会当武打喜剧片看,不到万分危急的时刻是不会挺身而出的。
打人的由头?
只要一个人被内定为打击对象了,那么欲加之罪何患没辞,方式方法千奇百怪,以网络上揭发出来的事件为例,其他知识就不普及了,想去看守所体验生活的潜在犯罪分子们,我们可以私下交流。
调查团做再多的工作也是白搭,进过看守所的人,可以很快地凭经验对躲猫猫事件进行现场还原:嫌犯李乔明混得很不好,是个“鸟屁”,已经被内定为打击对象,在此前提下,看守所内一切娱乐活动都会自然而然地把他当作娱乐对象,甚至他就是娱乐工具本身。躲猫猫游戏(其实是“瞎子摸鱼”)开始后,李乔明蒙着眼乱摸,过程中不断被嫌犯们你拍一下头,我踢一下屁股,李乔明当然极力想进入角色,抓住其中一人,按游戏规则,这样他就可以摘下眼罩,把它传递给被抓住的人。可是,一种可以想像的结局出现了:他居然抓住了某牢头狱霸,而且还抓住不放了,李乔明或许不知道他抓住的是谁,他只沉浸在游戏胜利的喜悦里。谁知牢头老大是抓不得的,惹祸了,勃然大怒,于是打,乱打,让李乔明“不幸被撞墙”。
什么人是凶手?
牢头狱霸当然难辞其咎,但有一个吊诡的答案:往往是平时受欺负的嫌犯,在打人的时候最勇猛。这是人性的问题,特殊环境让人性中诡异卑劣的一面膨胀起来。其实现实社会里也是如此,越是被欺负的人,在关键时刻越勇于去欺负比他更弱势的人,以此讨好压迫者,同时显示自己也有强大的一面。
打死人永远是意外。
不论管教还是嫌犯,不论打人者还是被打者,对他们来说,出人命不是意料中的事情。
其实,在看守所和监狱里面,打人的事情是经常发生的,打死人就属于极端少见的后果了。在那里,才会发现原来人可以那么卑微,那么邪恶,那么凶残,也那么有生命力和几乎无穷的潜能,对那些打而不死的人,他们会赞美他有“抗击打能力”,于是,打手们误解了人的体能极限,以为可以撒欢的打而不会出事,直到那个人“犯了心脏病”。

我只是尽我所知,有选择地讲了几个重点,其实,你们看到的永远是冰山的一角,黑幕下面,永远会再有黑幕。
不仅仅是看守所如此,我们其实永远不可能是真正的知情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