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在民间,情在人心:汶川地震里写给孩子的诗抄

(2008-05-20 00:52:27)
标签:

杂谈

诗抄

地震

约定

孩子对不起

分类: 资料文摘:博客当硬盘

我甚至很难查出所有诗作者的名字,但他们的爱与伤,留在了这里。

 

下面的第一首诗,是我认为能够感动人心、载入抗灾史的诗,但愿有人能将它谱曲成歌!

 

最后一首:《孩子,对不起》,也使人哽咽、压抑,引起网友的强烈共鸣,不断地有人向下续写着,诉说着对那些过早凋零的花朵的惋惜、哀痛和无法消解的郁闷。

 

我无法写诗,我的心在读这些诗的时候,已经碎了。孩子,对不起,对不起。


 

诗在民间,情在人心:汶川地震里写给孩子的诗抄



   1、《 约 定 》
     ――为地震中死去的孩子们作

   孩子,快                                 
   抓紧妈妈的手                                    
   去天堂的路                                      
   太黑了                                          
   妈妈怕你                                        
   碰了头,快                                      
   抓紧妈妈的手                                    
   让妈妈陪你走                                    
  

 

   妈妈  
   天堂的路太黑                                  
   我看不见您的手                                  
   自从                                            
   倒塌的墙                                        
   把阳光夺走                                      
   我再也看不见您柔情的眸              
    

   孩子                                            
   你走吧                                          
   前面的路
   再也没有忧愁
   没有做不完的作业诗在民间,情在人心:汶川地震里写给孩子的诗抄
   和补不完的课
   你要记住
   我和爸爸的模样
   来生还要一起走

   妈妈
   别担忧
   天堂的路有些挤
   有很多同学朋友
   我们说
   不哭
   哪一个人的妈妈都是我们的妈妈
   哪一个孩子都是妈妈的孩子
   没有我的日子
   您把爱给活着的孩子吧

   妈妈
   您别哭
   泪光照亮不了
   我们的路
   让我们自己
   慢慢的走
   妈妈
   我会记住您和爸爸的模样
   也会记住我们的约定
   来生一起走

  

 诗在民间,情在人心:汶川地震里写给孩子的诗抄诗在民间,情在人心:汶川地震里写给孩子的诗抄

 

 

2、《默哀,为那个握笔的女孩》诗在民间,情在人心:汶川地震里写给孩子的诗抄

 

 

 


时间,在这一刻
静止
我屏住呼吸
让眼泪顺着
那只握笔的小手
轻轻地滴落
生怕  惊醒
那个离我们远去
还紧握着笔的女孩子

 


 

 

 

 

 

 

3、妈妈, 请不要忘记我的笑容[林曦]

我的笑容

曾经像朝霞般灿烂
遍布每一个角落
我不想带走我的笑容
撕开的大地很快就会愈合
崩裂的山体还会长青
我愿我的笑容在青山绿水中长存


我的笑容

曾经像花儿般鲜艳
开在每一个日子
我不想带走我的笑容
水流失了还有雨
风过了还有美丽的云
我愿我的笑容在行云流水中永恒


诗在民间,情在人心:汶川地震里写给孩子的诗抄但请忘记

忘记我无法和你们告别
忘记我狼狈地走上回归的路
忘记我那天早上起来没叠好的被子
忘记我那天早上分别时做的鬼脸
忘记我还没有写完的作业

忘记我没有看完的电影

但请忘记

忘记我的调皮和捣蛋
忘记我的乖戾和愚钝
忘记我的活拨和聪明
忘记我的天真和乖巧
忘记我所有的形象
甚至忘记我的名字


但请不要忘记

我曾经
如朝阳
如花儿
一样灿烂的笑容

 

诗在民间,情在人心:汶川地震里写给孩子的诗抄

4、《孩子,对不起》

 

孩子,对不起
该死的不应该是你
世上最坚固的房子本应是教室
可我却眼睁睁的看到
最先垮塌的是你们学校
原来欢声笑语的地方,全成了废墟

孩子,对不起
你倒下了,让大人还怎么有脸站立
我痛恨自己
因为我没有能力加固你们的校舍
如果我有权利
我一定要让你们的校舍和ZF大厦一样坚固
在地震中依然雄伟挺立

孩子,对不起
我只能默默地哀悼
用泪水洗净你脸上的血迹
安息吧!孩子
但愿天国里有纯洁的祥云
护佑你幼小的亡灵,随风而去

诗在民间,情在人心:汶川地震里写给孩子的诗抄 

[以下为网友不断加入,续写哀怜和悲愤]

 

孩子,对不起,
我愧对你们的教育,
我明知道课本里全是谎言,
但是我还是不得已,
我只能照本宣科,
因为这是教师的纪律,
我知道这无异于给你们施毒,
直到你们生命最后一息。

 

孩子,对不起,
我还没有来得及告诉你,
课本里充满了谎言,
欢歌中浸透着虚情假意.
成年人的世界已是道德的屠宰场,
可是他们
却说这样的社会是和谐盛世,
这样的国家正在和平崛起.

孩子,对不起。
我在怯懦、冷漠与贪婪中苟活,
而不敢去清除这世界上的罪恶,
直到你的身体被埋没,
直到你的鲜血染红书包,
直到你的欢笑永远不要响起,
我才记起一个成年人的责任。
我才记起我是怎样丧失爱和勇气。

 

孩子,对不起,
我还没有来得及告诉你,
耳朵里充满了套话,
被腐败的人们对社会充满敌意.
成年人无处不是道德的坟墓,
可是他们
被代表也和谐的一塌糊涂,
这样的国家有太多的谈何容易.

孩子,对不起,
我还没有来得及告诉你,
生活其实无比残酷,
十六岁前的你徜徉在童话里。
可是将来
你却无法感知自欺欺人尔虞我诈,
英年早逝就这样消失在我的视线里。


孩子,对不起,
我还没有来得及告诉你,
自古为富不仁好人不长红颜薄命
白发人送黑发人
年老孤寂磨难艰辛不再遥遥无期……

 诗在民间,情在人心:汶川地震里写给孩子的诗抄

  "忽然觉得东莞工厂里的四川籍童工还是幸运的。他们幸运地出生在赤贫之家,幸运地被父母逼、工头骗出去打工,他们幸运地避免了被埋在学校这个坟墓中了"。

    我们甚至没有资格说“对不起”。


 

时间一秒一秒地熬过,
照片一张一张地看过,
泪水打湿了每一个字母,
情感震撼了中华山河。

小小的双手,
从地狱的缝隙伸出,
求生的眼睛,
始终没有闭合。
书包里装着明天的梦想,
身上却压着社会的罪恶。

你们无语的离去,
带着万言的诉说,
告诉上帝,
是谁为你们准备了今天?
让我们活着,终生感到自责。

“孩子,对不起
你倒下了,让大人还怎么有脸站立
我痛恨自己
因为我没有能力加固你们的校舍
如果我有权利,,,,,,,,”(*引用)

其实,我们没有理由原谅自己,
我们甚至没有资格说“对不起”。
是的,我们没钱,没权,没能力,
这是理由吗?

那些无声无息的孩子们,
他们静悄悄地走了。
他们没有抱怨,
他们甚至没有来得及说一句:
“爸爸,我累了。”

而我们,却活着。

扪心自问,短短的几天前,
我们中间有谁爱过这些孩子吗?
没有,一个都没有!

孩子们在危楼里上课,
我们真的不知道吗?
有哪一个共和国的工程师,
控告过,反抗过?
有哪一个共和国的律师,
维权过,代理过?

那个年轻的学生记者,
试图为童工说两句,
还在被追查涉嫌“谣言”,
他(她)是否有生命的危险?

如果孩子们不在教室里,
那一定是在山西的煤窑里,
那一定是在广东的车间里,
或者在某个大人物的房间里,
我们不是不知道,
我们根本就是在逃避!

或者用一个觅名冒名在论坛忿忿!
我承认,我今天还是一个ID!

那些无声无息的孩子们,
我们真的爱过他们吗?

我们今天忏悔,
在午夜前的一刻。
上帝,我们祈求:如果还有时间,
让我们为明天的孩子做点什么。

我们今天忏悔,
在地狱的门口。
上帝,我们祈求:如果还有机会,
我们不会再一次逃跑,不再沉默。

诗在民间,情在人心:汶川地震里写给孩子的诗抄
对不起
对不起那些孩子们
在你们走进教室的那一刻
你们稚嫩的笑容成为了永远的记忆
对不起
刚刚与父母说声再见
灾难把你们生生地分离
对不起
你们还有那么多的幻想
却被埋藏在楼房的废墟
对不起
老师们还没有告诉你们
这和谐的社会
还有那么多的罪恶伴随你
对不起
老师还没有告诉你们
在灾难发生是怎样逃离躲避
对不起
面对这么多的亡灵
老师的臂膀是那么样的苍白无力
对不起
我想高喊
却被沉沉的压抑
真的对不起
在你们去天堂的道路上
老师只有在今夜默默祈祷站立
对不起
在你们倒下去的时候
那些建筑商、开发商、监理商们
已被打入十八层地狱!
孩子们,真的、真的对不起------

 诗在民间,情在人心:汶川地震里写给孩子的诗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