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戟》:哪个姐妹折戟都让人心痛

我有多不求甚解,直到遇见池上的小说《折戟》,才想着要确认PUA的意思:PUA,全称"Pick-up Artist",原意是指"搭讪艺术家",其原本是指男性接受过系统化学习、实践并不断更新提升、自我完善情商的行为,后来泛指很会吸引异性、让异性着迷的人和其相关行为。目前以组织的形式快速发展,以网络课程、线下培训等的方式来教唆人进行诈骗……这就难怪了,阅读《折戟》的那个黄昏,我的心情会像西下的夕阳,由挂在半空的瑰丽沉入黑魆魆的夜。
起先,以为池上所写是美院毕业生袁珺珺很不幸地遭遇老赖的故事,在小说的第2小节,池上写道:“吃着吃着,吴靖突然说,实不相瞒,我今天是来跟你借钱的。她(袁珺珺)当下懵了。且不说她听说吴靖家有钱,就说她俩总共才见了两次,甚至算不上朋友。更叫她吃惊的是自己接下去说了一句,多少?吴靖摆出一只手,五千。手头的存款不多,她思考了会,说,我只有三千。三千也行。其他的我再想想办法。说完,她又补充了句,你等着,等我周转开了就还你。”池上笔下的吴靖,借钱的话术都不见“创新”,所以,读着该小节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时我已经心口不一,眼里是吴靖买了吊坠是个小小拳头的银质项链后指着拳头告诉袁珺珺她要战斗下去,心中却期待池上将怎么安排袁珺珺与吴靖之间的缠斗,毕竟,小说才进展到第2小节,而《折戟》,总共13小节。
第3小节的开头,读得我心花怒放,因为,小说情节如我所料的向前推进着:“这半年,吴靖原来的手机号成了空号,谁也没有她的消息。袁珺珺都已经想着那三千块打水漂了……”可既然是一组借贷关系为了一笔债务在猫捉老鼠,第3小节又何以用一句“接到吴靖的电话时……”来开端?再看一眼第2小节的结尾段落,“吴靖的食指点着拳头上面缠绕的一根项链,道,这多像我们的生活,不过,也正因为如此,我更要战斗下去。”我意识到,项链以及小小的拳头样吊坠,一定不是闲笔。这么一想,再揣测吴靖的借题发挥,她对袁珺珺说的那句话的意思是,她的生活被束缚住了她要为挣脱束缚而战斗下去?可见,池上所谓的“折戟”,并非袁珺珺讨债无果,而是指吴靖的走火入魔。
这就是池上!贸然一看,她的小说中规中矩得特别传统,像《折戟》,将第1小节当做引子以呼应结尾的话,这就是一次老老实实按照时间线索来叙事的创作。但池上是那种虽然本分但冷不防会让读者战栗一下的作家,方法之一是她会在貌似波澜不兴的情节中插入一个楔子,等到读者躺平着享受作品时,她会猛然指向那个楔子,使得读者悚然而起的刹那,感觉有些什么在心里塌方了。
《折戟》里的楔子,就是那根有着一个拳头样小吊坠的银质项链。
吴靖是拿着从袁珺珺那里借来的三千元、路过首饰摊时买下这根银质项链的。读者跟随袁珺珺的视线再见到这条银质项链之时,已是袁珺珺决定离开吴靖主持的“姐妹”之际。
“姐妹”是什么?“很早以前,我也想成为一个扬名立万的大艺术家。但后来我发觉如果一个艺术家看不到他所生活的世界,看不到那么多人,尤其是女人深陷泥潭并始于援手,那么纵使他的艺术造诣再高也是枉然。”这就是吴靖用她的语言陈述的成立“姐妹”的初衷,也是她从袁珺珺的身边消失半年后只用一通电话就说服袁珺珺再度借钱给她同时放弃服装公司的工作,远上北京加盟“姐妹”的说辞。这就是PUA呀,在吴靖听上去善意十足的构想蛊惑下,袁珺珺义无反顾地又出钱又出力地身陷“姐妹”。
对,是身陷。倒不是因为通过收取费用从而使得号称公益组织的“姐妹”有了盈利,让袁珺珺再看吴靖的所作所为,开始产生负面评价。拿很少的工资、与吴靖挤在出租屋里同一张床上,父亲病故后才回了一趟家……袁珺珺敢于这么付出,是因为想着“姐妹”承诺的是要帮助那些被骗、被性侵或者家暴后仍旧选择隐忍甚至自杀的女性。可成为吴靖的助手后,袁珺珺越来越感觉到,为让“姐妹”运转下去,吴靖简直是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亦即以PUA来帮助被PUA的姐妹们,而导致袁珺珺毅然决然地离开“姐妹”回家的直接原因,是吴靖放任甚至怂恿“姐妹”的另一个成员小猫放大甚至虚构自己被PUA的过往,现身说法地试图说服正在被PUA的女性付费加入“姐妹”——这难道不是又一种PUA吗?“靖姐,你非要那么做吗?”看穿了“姐妹”接下来的运营模式后袁珺珺这么问吴靖。“你既然都知道了,何必再多问?”见以解救受伤害女性为宗旨的“姐妹”开始见利忘义地伤害起被“姐妹”PUA的信任者,回家的火车已从北京行驶到海宁站后,下车呼吸过新鲜空气的袁珺珺回到车厢后从口袋里掏出那条项链小心擦拭起上面的黑渍,“那些黑渍当然没有那么容易擦净,但她明白自己已然做出了抉择”。
袁珺珺抉择了什么,随着《折戟》戛然而止,每个读者有着自己不一样的答案。但是,池上写作《折戟》的愿望倒是显而易见,这位主业为教师的作家,到底相信道德文章,她通过吴靖折戟在追求理想的路途中的故事,辐射给读者的提醒是,被PUA伤害是不由自主的过程,成为PUA施行者的过程通常始于不自知终于主观故意。哪个姐妹无论折戟在何处都让人心痛,池上用一篇好看的小说告诉读者,在逃不脱被网络裹挟的当下,时刻保持思考能力是保证自己自由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