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羊之歌——我的回想》:六张席的少年心是怎么变得能容天下的

(2020-02-10 20:31:55)

《羊之歌——我的回想》:六张席的少年心是怎么变得能容天下的

加藤周一的外公是佐贺县一个资本家的独子,"家中畜有良驹二匹,马夫随行;携名妓万龙在新桥花天酒地;游学意大利时,又是米兰斯卡拉歌剧院的座上客,听那卡鲁索唱着威尔第和普契尼"。加藤周一的祖父家在关东平原,"村里大部分的森林和耕地都是他们家的,他们不光自己务农,底下还有一大群佃农交租子,生活过得非常富足"。这两个家庭联姻后的第三代加藤周一,又有着勤勉地开着一家私人诊所的父亲,他生活得非常精致很理所当然,所以,爷爷为偶尔回农村的孙子用刚刚宰杀的鸡的鸡头做了一个机关想逗他开心,加藤周一的反应却是"刚断气的鸡脑袋上,那双炯炯有神的小眼睛,简直跟活的一样。光看着,我就感到胃里一阵翻江倒海,浑身难受得不得了,哪里还有心情扯鸡脖子去乐",继而被吓得放声大哭起来,也在情理之中。

家境优渥、妈妈呵护起他来也是温柔有加,在这样环境里慢慢长大的少年,加藤周一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我很享受退烧后那几天的生活……我可以独享母亲无微不至的照顾……金王町的家里最西面的那个小房间,只有六张席大小,那儿就是我的病房……母亲一会儿过来喂我吃药,有时候就坐在我的身边读童话给我听"……此处摘录的片言只语,可尽显少年加藤周一对"六张席"的依恋。

假如没有随之而来的时局变故,加藤周一会成为后来被公认的日本思想家、文明史专家、评论家、小说家吗?虽不敢全盘否定,但疑惑是必然的,因为,经历过快乐的小学阶段和乏味的中学阶段,加藤周一如父亲所愿进入了医学院。

又要假设了。假如加藤周一初中毕业时东京没有发生"二二六"事件,在以后的医学院学生生涯中,他还会产生这样的思想波动吗?"想到那些被送到岛上(日军守备的一个岛屿)的青年,他们的死让我再次诅咒战争,对战争宣传和接受宣战的社会表示愤怒。我自己在医院这个安全地带工作,心中一直有一种负疚感"。



时过境迁,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或者知道"二二六"事件?日本陆军军部皇道派青年军官带领部分士兵企图兵变,以对抗日本军国主义。一九三六年二月二十六日在东京发生兵变,二十九日被镇压,参加兵变的大部分军官被判死刑。

"这次兵变,发起的时候自称'为了天皇',但最终却被天皇斥为'国贼';开始被陆军的领导称赞为'奋进部队',最后却叫他们'叛军',还去镇压他们,这些真的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显而易见,初中毕业时由"二二六"事件引发的加藤周一的思考以及由此培养起来的思考能力,帮助他在后来对日军侵华战争也能做出客观又准确的评判:"我认为,日本和中国的战争,从道义上讲,是罪恶;从国际法上讲,是侵略;从战略上讲,恐怕是百分之百的空想"。

"六张席"的少年心,是怎么修炼成包容天下的思想家、文明史家、评论家和小说家的?当时局荒谬、战争给战争发动国家也带来巨大灾难时,目睹自己曾经富足的家园和生活被战争吞噬、亲人也在战争中或肉体陨灭或精神遭到沉重打击,加藤周一总能运用自己从初中时渐渐养成的思考能力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5bb18313720e4aabbedb49a88d271bcb

                                                                                    加藤周一


战后,告别祖国去往他国求学的加藤周一,没有因为日本如他所预料的那样一败涂地就偏废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我对日本文艺的阅读始于《万叶集》……我背诵了几首《万叶集》短歌,它们成了我的一部分……我在涩谷的一家旧书店买到了十卷本的《芥川(龙之介)全集》,勤读不倦……

到了法国以后,加藤周一就全身心地投身到当地的文化氛围中,苦读不已:"我以前在东京的时候,曾经用法日辞典,并参考英译本,非常仔细地阅读过这本诗集。我以为自己理解了,没想到我理解的只是它的梗概而已。在东京的时候,我觉得读懂了瓦莱里(法国诗人),容易;说法语,难。到了巴黎大学城之后,我才逐渐意识到,说法语并不难,但要理解瓦莱里,却很不容易",对加藤周一而言,这是一次认识上的飞越,这次飞越帮助他再面对西方文化时能做到直击核心地把握。

沉浸与当地文化,除了遍读作家作品外,加藤周一还积极努力地将自己淹没在当地文化人士的生活中。"我从大学城的日本馆搬出来之后,搬到了阿尔克斯家的二楼的一间卧室",那么,阿尔克斯何方神仙?法国诗人。"阿尔克斯家是一栋木头盖的二层小楼,离马路稍有点距离,在巴黎市内也不多见。一楼是宽敞的书房、餐厅和客厅,顺着狭窄的楼梯往上爬到二楼,上面是三间卧室。释放的墙上排列着古往今来法国作家们的精装著作集,其中还夹杂着基本外国近代文化的法文译本。客厅的墙上挂着弗拉曼克、莫迪里阿尼(意大利画家)和玛丽·洛朗桑年轻时的油画,让·科克托和麦绥莱勒的素描和版画",这样有着浓烈法国文化气息的寄居地已经让读者感应到加藤周一的自我要求,和他的幸运。更幸运的是,失去丈夫的阿莱克斯的媳妇米歇尔,对加藤周一来说是一个开朗的文化使者,毋庸置疑,米歇尔是加藤周一部分地融入法国的重要推手。

虽然巴黎居大不易,对来自战败国的穷留学生加藤周一来说,拮据是他巴黎生活的"主旋律",即便如此,他还是要求自己能够走出巴黎走出法国到欧洲各地走走看看。法国南部、英国伦敦、爱尔兰、苏格兰等地,都留下了加藤周一的足迹,"每一片树叶都在初秋的阳光里闪耀着光芒,鲜明得好像一个个不同的音节",正是这些"不同的音节",让旅途中的的加藤周一,不断思考,不断更新认识,从而获益匪浅。

你来读加藤周一的《羊之歌——我的回想》,也许能读出更复杂的滋味。我读到的,是一个病弱的少年蜕变成站在世界而非日本的角度勤于思考的文化学者的过程。

在《羊之歌——我的回想》一书的出版之前,我不知道加藤周一。没有阅读《羊之歌——我的回想》就已经知道了加藤周一,是因为这本书的出版俨然成了2019年的一个文化热点。读着该书的责任编辑薛倩发表了一篇文章描述了该书中文简体字版出版的艰难过程,我还有些不以为然:不就是一位日本作家的回忆录吗?也许是薛倩的陈述周详得有些冗长,给我的感觉是,《羊之歌》会是一本大厚书,可是在静安区图书馆遇到这本书时,我大吃了一惊:一本只有380页的"小书"而已,还包括了20页的"尾注",这样一本日本作家的回忆录的出版,值得我们因为其终于出版而雀跃吗?

读完以后,我觉得,《羊之歌——我的回想》是值得被如此看重的。它给出了一个属于世界的文化学者应有的姿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