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饿怒症推她上热搜|怎么解?问问阿迪契

(2019-08-14 16:03:50)

饿怒症推她上热搜|怎么解?问问阿迪契

家中封阳台时,恰逢利奇马台风,结果“满屋飙水,马桶还堵了”。在求助楼管无果后,在打电话向丈夫抱怨被回怼一句“啧,你又来了”之后,在自己通了2个小时马桶屎尿都快溅到脸上马桶依然堵得死死的以后,女作家张晓晗暴怒了。尽管后来物业在她的“威胁”下迅速赶到帮她解决了的问题,她还是发了一篇戾气十足的长文,泄愤。

张晓晗一定没有想到,小女子一时没能按捺住性子完成的一篇怨气十足的长文,很快就把她推上了热搜。这两天,几乎每一篇与此事相关的帖子都会吸引大量评论,粗粗浏览了一下帖子和评论,站队张晓晗的,少数。而同样是指责张晓晗的,各人有各人的角度,有说她炫富的,有说她矫情的,有说她对服务人员态度恶劣的,更有旁逸斜出地抖出了她抄袭的证据,等等。

将女作家送上热搜的那篇长文,炫富呀矫情呀傲慢呀等等元素都不缺,但仔细琢磨原文,却发现她所有的情绪有一个共同的源头,亦即:我已经忍饥挨饿不叫外卖了,家里马桶堵了我怎么就得不到(楼管、丈夫、马桶搋子)的同情?

理智告诉她不方便叫外卖,但她真的饿坏了


心理学有一个专门名词,饿怒症。专家认为,饥饿状态下极易导致争吵。俄亥俄州立大学沟通和心理系的学者发现,血糖水平和自我控制能力有联系。血糖水平越低,人们遏制消极情绪的能力就越差。

已经凭借自己的能力住上豪宅过上top5生活的女作家,平时大概不需要亲自下厨房做羹汤的,一日三餐要么有专人伺候,要么叫外卖,就像很多不愿意下厨的嘲笑把下厨很当一回事的人时喜欢说的那句话:“怎么?我就是不做饭还能饿死自己?”偏巧,独自一个人在家的女作家饥肠辘辘时还在回味刚刚看过的《寄生虫》,望着窗外的瓢泼大雨女作家的同理心爆棚,决定饿着也不叫外卖。饿怒症说得一点也不错,饥饿难耐时情绪易坏,又没有办法让坏情绪从哪里来回哪里去,女作家只好发泄到马桶堵塞这件事上。写文章发泄的过程中,委屈越长越大,于是,饿怒症成就了女作家的爆款文章。

又不是在荒郊野岭,在自己家里还能饿着自己?张晓晗就是在自己家里饿着自己了,想必,这位在丈夫笔下“生活能力有些差”的妻子是不会做饭。

我从来不认为做饭是一件难事,特别像张晓晗这样智商不低的女作家,能从复兴初级中学、华师大一附中一路考上上海戏剧学院,怎么可能学不会做饭?一定是她根本没想过要自己学会做饭。

我当然没法揣测女作家何以不想学会做饭。不过,我在很多场合遇到过不会做饭的女性,她们多半为自己没能掌握这一生活基本技能而感到自豪,所以,好几次我听到女人有些得意地对众人宣称:“我不会做饭,你们要来我家玩,我出钱,你们自己做饭”。这个时候,我特别想反问她们一句:假如你目不识丁也会这么得意洋洋地宣称可以花钱找个人念书吗?

到底是什么让眼下社会中缺乏基本生活技能的女性特别是知识女性不在少数?我想,此地虽然没有大张旗鼓地宣传过女权主义,但是,女权主还是渐渐地西风东渐了。

也因此,当拿到副标题为“或一份包含15条建议的女权主义宣言”的《亲爱的安吉维拉》时,我有些抵触。

《亲爱的安吉维拉》,毋宁说是给女孩的成长建议

我在等待8月17日。这一天上午,尼日利亚女作家艾玛曼达·恩戈兹·阿迪契将在上海图书馆做一场题为《故事的力量》的特别演讲。

其实,两个星期前我就看到朋友们在朋友圈里转发阿迪契要来参加2019年上海书展的消息了,可那时,我不知道阿迪契是谁,所以,对近乎刷屏的阿迪契要来的消息,我基本无感。

2012年,阿迪契在蜚声世界的Ted演讲中,发表了一场题为《我们都应该是女性主义者》的演讲,从此名声大噪。这场演讲,我耳闻过,可我对“女性主义者”这个说法不感冒,再加上英语听力也有限,很快就将她的名字连同那场演讲,忘记了。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e99b1378ae25444481574ac33d5f8b69

阿迪契正在做《我们都应该是女性主义者》的演讲

《亲爱的安吉维拉》是一本装帧得非常可爱的“巴掌书”:浅橘色的天空、灰蓝色的大地,两棵橘色的大树中间横着一条同色系的长条凳,凳子上坐着一个女人和一个女孩。封面设计直截了当地将这本书的主题呈现了出来:一个女人对一个女孩的谆谆教导。她对她将要说些什么?“或一份包含15条建议的女权主义宣言”,这个副标题让我猛然想起曾经一掠而过的那场演讲,果然,以《我们都应该是女性主义者》为题发表演讲的和《亲爱的安吉维拉》的作者是同一个人,尼日利亚作家艾玛曼达·恩戈兹·阿迪契。

顿时,让我展读这本书的意愿不那么强烈了。

十一条建议亘古不变放之四海而皆准

还好,我有足够的好奇心。在好奇心驱使下,我打开了《亲爱的安吉维拉》。

《亲爱的安吉维拉》不是阿迪契计划中的作品。好友安吉维拉生育了一个女人,写信给阿迪契讨教一个成功人士的育儿经。给好友的一封回信有必要喋喋不休吗?娓娓道来得能让安吉维拉听得进去是为上,所以,这本由一封信演变而来的一本书,是闺蜜之间的喁喁私语,而阿迪契给安吉维拉的15条教养女儿的建议,流露的都是阿迪契从一个出生于尼日利亚中产阶级家庭的普通女孩,蜕变成美国文坛最具影响力的尼日利亚裔作家的过程中的所感所悟。

——这是一本读完只需要2小时,却能让我们念念不忘20年的书。而我之前觉得此书阅读价值不大的错误判断,是受该书的副标题“或一份包含15条建议的女权主义宣言”的误导,我说过我对女权主义不感冒。我觉得《亲爱的安吉维拉》实在需要一个副标题的话,“一个女孩成长中过程的15条注意事项”,更贴切阿迪契的15条建议。

这15条写给成长中的女孩的注意事项,有几条亘古不变,且放之四海而皆准

第一条,成为一个全面的人,而不仅仅是母亲;

第二条,共同协作(指夫妻两人要共同协作承担家庭事务);

第五条,教导她喜爱书籍,最好的方式是潜移默化;

第六条,教导她质疑语言(比如,不允许丈夫说“她怀着我的孩子”,而应该说“她怀着我们的孩子”等等);

第七条,千万不要将婚姻当作成就;

第九条,让奇萨兰(安吉维拉的女儿)有身份认同感;

第十一条,教导她在我们的文化选择性使用生理因素作为社会规范时表示质疑(比如,孩子首先是父亲的,这种说法就是在选择使用生理因素作为社会规范);

第十二条,和她谈论性,并且早些开始,这或许有些尴尬,但确实必需的;

第十三条,恋爱将会发生(告诉她爱不仅是给予也是获得);

第十四条,教导她什么是压迫时,主意不要把受压迫者描述成圣人(女性是和男性一样的人类,女神和女恶魔一样寻常);

第十五条,教导她什么是差别。

上述十一条我认为永不过时的“女儿经”,是一个女孩的妈妈、一个著名的女作家,一个尼日利亚少女蜕变成美国颇具影响的女作家后的切身体会,值得我们借鉴并活用到陪伴女儿成长的过程。

还有四条我不敢苟同,想问问阿迪契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a43b35b218774a8794dcbe4a37938d71

8月17日,阿迪契将在上海图书馆公开演讲

1977年,艾玛曼达·恩戈兹·阿迪契出生。岁月更迭,观念也在流变?作为年长她不少的同性别读者,阿迪契的15条中建议中有几条我已经不能苟同。

第三条,教育她“性别角色”是彻底的胡扯。

在性别意识越来越模糊的当下,我觉得不能让女孩这件事上模模糊糊。网上流传的那些纠结男同学殴打自己同伴的女生,不就是丧失了女性应有的柔性而把自己变成了凶神恶煞吗?

第八条,教导她不要把讨人喜欢这件事放在心上。

我们不是一直说“因为可爱而美丽”吗?特别是青春期的女孩,假如大人不提醒她们不要让自己身体里的小兽随随便便跑出来伤人,她们会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吗?就像张晓晗,假如她把讨人喜欢这件事放在心上,就算饿怒症作祟让她面对一只堵塞的抽水马桶怒火中烧,恐怕也不会失去理智地口出狂言的吧?

第十条:慎重对待与她交流以及谈论她的外表的方式。在这一条建议里,阿迪契认为,做母亲的人“永远不要告诉她短裙是不道德的……千万不要说(穿上这件衣服)后你看起来像妓女这样的话”。

7月中旬,单位组织我们去云南丽江疗养,疗养团里有一位体态特别丰满的女孩。女孩此行像是只带了几条紧身裤,她喜欢穿紧身裤,这本无可非议。问题是,那条黑色的紧身裤实在太紧身了,她又搭配了一件短款白衬衫,于是,穿着这条黑色紧身裤搭配白色短款衬衫的女孩,她的正面真让人不敢直视呀,这样的穿着打扮,做妈妈的也不应该对她说不合适吗?

尤其让我疑惑的是第四条,阿迪契的表述是这样的:要留心我称之为“伪女权主义”的危害。

这是一条容易让我们淹没在概念里的建议,什么叫伪女权主义?借阿迪契用在这一条建议里的例子,大概能让我们迅速了解什么是阿迪契笔下的伪女权主义:伪女权主义的另一个糟糕至极的例子是,男人说“家务当然不是永远由妻子来做,我妻子出门旅行时我做家务”。明白了吗?阿迪契的言外之意是,认可家务是夫妻两个共同承担的义务而不是妻子的独立担当,这样的人才是女权主义者。也就是说,女权主义者应该这样表述这一层意思:“夫妻当然应该共同承担家务劳动,妻子出门旅游了,丈夫一个人做家务也是理所当然了”。读到这一条建议时,我想,假如阿迪契了解到一个名叫张晓晗的中国女作家,在台风天因为不好意思叫外卖而饿怒症发作继而在网络上被众网民狂怼,她会怎么解释给女权主义者15条建议中的这一条?

8月17号快来吧,与阿迪契面对面时,我一定要想方设法找到提问的机会,我要把张晓晗的故事说给她听,然后问问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