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中选择阅读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至暗时刻》,是因为设计成旧报纸模样的封面,特别是显得有些老迈的丘吉尔叼着雪茄的侧影,让我想起年初看过的电影《至暗时刻》。没有什么比人类互相残杀的两次世界大战更能让人毛骨悚然的了,我想通过文本重温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丘吉尔是怎么带领英国人冲出至暗时刻的,从而在冷静的回望中忘记蒸腾的暑气。
没有想到,却有意外收获。这意外收获,足以颠覆前一阵子在各大新媒体上甚嚣尘上的论调:在表扬声中长大的孩子更易成才。
一、你不知道丘吉尔的爸爸又多凶残
同为贵族出身,丘吉尔在伦敦将被破城的千钧一发之际顶替张伯伦成为英国首相之前,个人履历与差一点先他做了张伯伦接班人的圣狐哈利法斯特不能比。后者虽天生缺陷没有左手,却以成长过程中的出色成绩被当时的英国朝野称作贵族中的贵族。温斯顿·丘吉尔呢?是寄宿学生差班的学生,进入哈罗公学以后表现也差强人意。你说是因为丘吉尔不适合寄宿生生活?那好,想要就读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可是丘吉尔自己的选择!可他,竟然连考三次才如愿以偿。1892年7月,温斯顿·丘吉尔第一次报考该军事学院,学院的录取分数为6457分,可怜的温斯顿·丘吉尔得了多少分?5100!
所以,第三次报考该校总算中的后,丘吉尔会高兴得迅速鸿雁传书一封给亲爱的父亲。
得知儿子久经考场终于如愿以偿后,伦道夫·丘吉尔是不是喜极而泣了?我们来读一读老邱吉尔的回信吧:
一八九三年八月九日
亲爱的温斯顿:
你名登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录取榜,为此,你过喜近狂,为我始料不及。应试成功之道有二:一种值得称赞,一种反之。可惜你属后者,然而,你竟因凭此道成功而喜形于外……
你享有优势,愚妄地自以为有禀赋但实为家族关系所赐;为使你生活轻松舒适,为使你不至于因重负压抑而厌倦学业,家人殚精竭虑。基于此,你方有你所认为的荣光,其实也不过二三等成绩而已,仅够格服役于骑兵团……写此信直接明了嘱你下述诸事,于你有益。万勿认为,我会每每因此劳神动笔长信劝诫。我绝不会再次信谈此类问题。另,你不必烦神回复此此[原文如此]信以下所言,因为不论你列出什么成就功绩,我都不以为然。我的态度,你务必服膺,即,你在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若不痛改前非,依旧懒散马虎,只知玩乐,鲁莽冒失……我将终止为父之责;你将自食其力,以期维持最低颜面的生活。我如此告诫,理据是,我可以肯定,你如果不戒除不求上进、浑浑噩噩、一事无成的恶习,此恶习在你上学期间及之后数月暴露无遗,公学不乏劣品,你势必将与他们为伍,变成社会不齿之人。如此,你势必堕落为渣滓,谈何幸福成就。果如是,人生实为不幸,你本人罪咎难辞。望你扪心自问,回顾清点家人为你所付出的心血,这样才能知道自己为何有无可比拟的机遇;你若非丘吉尔家族苗裔,又何来得此机遇?你唯有扪心自问,方能回顾清点自己如何失于言行而荒废了如此机遇。
望你业已振作,开启新程。切记代我们就去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应做何准备咨询詹姆斯上尉。你母亲嘱我转达其爱。
爱你的父亲
伦道夫·斯·丘
“伦纳达的文才了得,可惜被他用作了一把无情剑,直刺儿子的内心——温斯顿一辈子没消除这种伤痛”,《至暗时刻》的作者安东尼·麦卡滕的点评,破折号前跟我们一样,对这样一个父亲表示不解和怨怼;破折号后则是呈现了一个事实:温斯顿·丘吉尔实在父母特别是父亲的苛责中长大的。
那么,这位在批评声中长大的英国人,是不是如那些鸡汤文所言成了粗暴的家庭教育牺牲品?历史已经给出了答案。
二、在表扬声中长大的孩子更易成才,这是真的吗?
哈利法克斯(左)迎接从慕尼黑“凯旋”的张伯伦
或许是一出生就残疾的缘故?外号圣狐的哈利法克斯自幼就生活在一片赞扬声中。哈利法克斯的负笈之路也极为顺畅,先伊顿公学,后牛津大学,且一路好评相伴,所以,哈利法克斯一毕业就进入了政坛。
原以为顺利走上政坛以后能一马平川,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哈利法克斯加入约克郡龙骑兵队,带兵参加了佛德兰的战斗。在人间地狱般的佛德兰,哈利法克斯目睹许多朋友战死。阴森的气氛,惨重的伤亡,让哈利法克斯深切感受到,原来世间并不如他幼年、少年和青年时所亲身体验的那样,鲜花盛开、鸟语花香。就像安东尼·麦卡滕在这本书里所判断的那样。佛德兰的从军经历“让他一生不得安宁,也影响了他的为政之道”。
过于顺利的成长之路,以及踏上政坛不久就遭遇挫折,让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哈利法克斯,怯懦又软弱。他是主张绥靖希特勒的英国首相张伯伦的得力助手,在张伯伦首相职位不保时,“众人希望他担纲领袖,他却在紧要关头拒绝承担如此重任”。
该怎样对在赞扬声中长大、国难当头却难当大任的哈利法克斯做出恰如其分的心理诊断?
美国斯坦福大学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曾做过一项有意思又有意义的实验。德韦克女士和她的团队选择了纽约不同学校的400名五年级学生让他们做他们力所能及的智力拼图,请注意,此项实验的关注点不在智力拼图的难易度,德韦克女士的团队确认每一个参加实验的孩子一定能完成拼图。实验的关键是在每一位参加者在完成测试后,实验人员告诉他们成绩的同时,会分别给出一句不一样的结论:
第一组得到的结论:你在拼图方面很有天分,你很聪明。
第二组得到的结论:你刚才一定非常努力,所以表现的很出色。
显然,第一组学生得到的是赞扬,第二组学生得到的是鼓励。对每一个个体而言,赞扬与鼓励之间的差异就是他们在智力拼图上能力的差距。
现在,第二轮测试开始了。这一轮测试,提供给参加者两组难度不同的智力拼图。有意思的现象出现了:被鼓励那组的孩子,有90%选择了难度大的拼图人物,而被表扬那组的学生,大部分选择了相对简单的拼图任务。
卡罗尔·德韦克女士和她的团队的结论是:自以为聪明的孩子,不喜欢面对挑战。自以为聪明的孩子,为了保持自己很聪明的样子,总是想方设法避免出丑的风险。
毋庸置疑,在铺满鲜花的道路上一路顺利成长的哈利法克斯,遭遇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佛德兰战斗的挫折后,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已经无法支撑他承担战时一个英国首相的重任了,虽然从各方面条件而言,哈利法克斯似乎更像一个英国首相。
三、越挫越勇的丘吉尔带领英国走出了至暗时刻
与哈利法克斯相比像个丑小鸭的温斯顿·丘吉尔,考取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后被父亲奚落一番,只是他一生中所遭遇的挫折中的某一次。
以优异成绩从皇家军事学院毕业后,快要21岁的丘吉尔前往古巴效力西班牙人,一个月后,丘吉尔带着对报道前线战事的兴趣而不是军人的荣耀回国。
1987年春,已经在印度驻扎2年温斯顿·丘吉尔萌发了想当议员的念头,匆匆往返英国和印度之间发表人生首次政治演说,难以想象的舟车劳顿却没有帮助他如愿。
1899年,一位下院议员去世,温斯顿·丘吉尔使出浑身解数想替补成功,却终告失败。
第二次英布战争爆发后,丘吉尔置身炮火连天的战场,不幸成了布尔人的俘虏。若不是自己冒险逃出比勒陀利亚战俘营后顶着毒日头徒步数小时见到铁轨后跳上一列火车,有没有后来举世皆知的温斯顿·丘吉尔,就真不可知了。
1900年10月,温斯顿·丘吉尔终于以保守党人身份当选了议员。那么,这个看上去霉运不断的英国人是否从此就鸿运高照了?1915年被赶下了海军大臣的职位,相比这以后的数次倒霉经历,作为海军大臣指挥的加里波利战役的失败,是丘吉尔一生的心理隐痛。
那么,除了挫折不断帮助丘吉尔越挫越勇终成一代名相外,走麦城时的丘吉尔还做了什么保证了自己日后能东山再起?
温斯顿早有隐忧:自己所受教育不够,是明显劣势。在印度期间,这种忧虑更甚,促使他开始丰富深厚自己的知识。他“决定博览历史、哲学、经济等书”,于是,“请母亲寄这些闻而未读的书籍。母亲欣然应承,立刻搜集,之后,每月大包寄来我认为堪称经典的著作”。他在《我的早年生活》里记述了接下来如何“踏上瑰丽壮观的奇妙之旅[其一生对文献史籍的挚爱],以及……借劲风,挂满帆,向前航行”。
一八九六年十一月至一八九七年五月,他每天读书四到五个小时,内容涵括历史、哲学、诗歌、散文、传记与经典文章,如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麦考利的《英国历史》,柏拉图的《对话录》,苏格拉底的著作,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叔本华悲观主义论著作,马尔萨斯人口论著作,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诸如此类,通览无遗。他甚至研读关于英国议会辩论及立法发展共计二十七卷的《年鉴》。这是一场马拉松式的自我精进,一次严苛的脑力强化训练,也是在自觉为将来承担大任秣马厉兵:他将是一位领袖,且是一位英明领袖,既浸淫于史上伟大人物的伟大思想,又洞悉人性及其痛苦。己欲影响人——换而言之——首先须愿被人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