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他们眼望上苍》:我们脑子里的黑人是一条线

(2017-09-04 20:49:32)

《他们眼望上苍》:我们脑子里的黑人是一条线

非洲本土作家的作品此地引进得少?抑或是我的阅读视野不够宽阔?以黑人为主要角色的小说,我读过的几乎都是美国白人作家的作品,他们的关注多半是美国黑奴,从早年的《汤姆叔叔的小屋》到新近的《为奴十二年》,未曾开言先就确立的主题:为美国黑人的悲惨命运掬一捧同情之泪。

满怀同情讲述的关于黑人的故事看多了,读美国作家佐拉·尼尔·赫斯顿的小说《他们眼望上苍》,先是被中文版封面上印着的美国脱口秀翘楚奥普拉的一句话点评“螫”了一下:无论如何,这都是我最喜爱的爱情小说。爱情小说?假如奥普拉站在我对面,我可能会疑惑地问:您确定,这是一本爱情小说?也许是一本爱情小说,那也是在黑人惨遭蓄奴制盘剥的缝隙里窄得几乎看不见的光亮?如若这样,说《他们眼望上苍》是一本爱情小说,是否合适?

但佐拉·尼尔·赫斯顿真的写了一个爱情故事。

珍妮刚刚成年,约翰尼·泰勒给她的热吻刚刚让她体验到与异性的妙处,爱情的幼芽就被奶奶和妈妈掐死了。生怕她被穷小子的所谓爱情俘虏,奶奶和妈妈言语威逼她嫁给了家有几亩薄地的中年鳏夫。不肯洗澡、指甲肥厚的丈夫很快就让珍妮明白,“婚姻并不能像太阳造成白昼那样造成爱情”。当年轻有闯劲的乔·斯塔克斯许诺珍妮随他去城里就给她美好的未来后,珍妮跟随乔乘上火车离开了把她变成妇人的第一次婚姻。所谓的城里在珍妮看来就是乔欺骗自己的谎言,不过,小镇倒是给了乔很大的发展空间。乔凭借他洞察一切的眼光和不顾一切的胆量,很快变成了小镇的富人和市长,而衣食无忧则让让珍妮对生活有了更高层面的追求,于是,斯塔克斯夫妇之间冲突越来越厉害……乔的猝死给了珍妮又一次选择的机会。谁都觉得比40岁的珍妮年轻了许多的甜点心能看中珍妮,是因为看上了乔留给珍妮的钱,可是这一对真爱的夫妇却远走荒芜的他乡胼手胝足地创业起来。只是天不假年,甜点心撒手在爱情的半路上,留下一个结过3次婚依旧在寻找爱情的珍妮,迷茫地继续生活着……

出版于1937年的爱情故事,在其写成后80年的今天读到《他们眼望上苍》,不要说拿它与之后更加精彩的爱情故事相比了,就算将其放到1930年代出版的爱情小说中作横向比较,它也不出挑。这却是一本让我的思维密林里有一根枝条震颤得停不下来的爱情小说。

在阅读《他们眼望上苍》之前,我所接触到的有黑人出没的文学艺术作品里,黑人就是被欺压等待英雄的这个世界的被动者,哪怕《被解救的姜戈》中那么强悍那么不屈不饶的姜戈,也要等到一个救星才能摆脱生存的窘境,哪里有主动追求美好生活、追求爱情的权利?我这样的读者,是通过间接经验认识黑人的生活状况的,《汤姆大叔的小屋》、《为奴十二年》、《紫色》这样的作品读多了,思维就自动将黑人归到了等待拯救人群的行列里。是的,我们已经忘记, 黑人也同这世界上所有肤色的人种一样, 有自己的爱和恨,有自己的战争与和平,也就有自己的悲欢离合与生老病死,既然如此,他们为什么就不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纯粹的爱情故事?

浙江文艺出版社在《他们眼望上苍》初版后80年推出简体中文版,恐怕不是因为它是一部爱情小说中的上乘之作。而是想用一本吸引人的爱情小说催醒像我这样的读者。在我们的脑子里,黑人已经固化成一条线而不是立体的人,而我们这样的认知,是错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