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啊,欢迎“迷路”》:抱怨声里人生开始顺坡而下
(2016-11-28 13:07:14)从好友手里截来的这本有人民文学出版社携九久读书人联合出版的中文简体字版,眼缘来自书的封面:牛皮纸色上,一只像是麋鹿的动物肚子严重突出,四肢严重纤弱。尽管看着力所不能及,麋鹿的右上肢不容分辩地举着一块白板,上书:《人生啊,欢迎“迷路”》,没错,这就是这本书的书名。
封面上的麋鹿,在受过严格训练的画家乃至画师的眼里,一定是不合符规范的。不规范的图画,不仅上了一本书的封面,还是这本书所有图片的包办者——这是我半路劫书的第一动因。等到我开始翻阅,才知道9岁的迷路还是多动症患者。
当我的孩子幼小的时候,特别好动,带他外出,不是掰下了一小块马路边的铁栅栏,就是将饭店柜子里的桌布拖出来,更有甚者,将一块大积木扔进幼儿园厕所,造成严重堵塞……老师吞吞吐吐暗示:是否带这个孩子去诊断一下呢?就这样,我走进了瑞金医院金医生的诊室,在那里目睹了多动症儿童奇出怪样的多动法,我很想看看,这个叫米米的妈妈是怎么帮助迷路找到一个多动症儿童释放过多能量的。
其实,只要读一读腰封和封底上的话,我们就能找到答案,就是这个叫米米的妈妈,在屡被迷路的老师警告这个孩子如何不符合规范时,没有依循惯例地采用各种手段强迫迷路按照学校的要求去做,而是细心观察这个有天生缺陷的孩子有没有克服多动症的刹那也就是注意力能够集中的瞬间。《人生啊,欢迎“迷路”》的出版告诉我们,米米找到迷路着迷的方向,那就是涂鸦。
就像封面上肚子大、四肢过分纤弱的麋鹿一样,整本《人生啊,欢迎“迷路”》的画风从绘画技巧的角度出发,可能距离能正式出版有一小段路,甚至,我有这样的怀疑:假如没有米米配以“我是如何陪伴迷路的”如此主题的文字,《人生啊,欢迎“迷路”》能不能称其为一本书?是的,从感兴趣于迷路的画开始,读完,却被米米的文字深深打动了。毋庸讳言,为了衬托儿子的画,米米在文字创作的时候节制了有节制,可以说每一篇文章都是只言片语的短文,但就是这些短文,让我触感到了一个女人的生活态度,那便是,坚决不抱怨。
闭目养神的时候回味《人生啊,欢迎“迷路》这本书,是最好不过的了,这时候心最静回忆也最悠长,前后左右还有谁能比米米更颓丧?婚姻不再以后,发现大儿子患有多动症。除了要在迷路的老师们狂轰乱炸的告状声中不随波逐流地为迷路找到一种正确的教育方法外,还有一个小儿子需要她照顾,还有一双父母甚至更老的老人自己的爷爷需要照顾,还有当年自己在男人面前不肯服输创下的一番事业需要打理。要抱怨,米米是不是更有资格?可是米米:
当生命的价值不再维系于男人,当悲情渐渐转化为正面能量之后,我不但有能力放手让对方自由,也意外地证明了自己是值得飞翔的。(《重启人生硬盘,单亲妈妈飞高高》)
迷路是在小一时诊断出多动症ADD症状,于是医生建议服用“利他能”……我当下就拒绝了,我的孩子何需为了符合老师的期待而长期服药?……他既没有高血压,也不是心脏病,“把一个与众不同的孩子”视同某种病灶来“医治”简直荒谬无比。于是我开始积极寻求其他的可行性。(《运动才是万灵丹》)
因为迷路是早产儿的关系,一直到上小学前,他的身体状况都糟透了,平均1个月大概要住上10天医院,动辄肺炎、中耳炎、鼻窦炎、急性肠炎……那几年,我与迷路睡医院的铁栏杆床比谁自己家里好模好样的席梦思还多。(《小迷路干坏事》)
就算写到多病的迷路照顾起来多么不容易,单亲妈妈米米也从未语气烦躁地抱怨过,整本《人生啊,欢迎“迷路”》如同一幕幕情景喜剧,让读者在被迷路稚气十足图画带着一路狂笑的同时,感悟到,抱怨声起时你的人生就开始走在下坡路上了。